
[territory] 指一個國家的領土
疆土新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疆域;領土。《書·大诰》:“敢弗于從率寧人有指疆土?矧今蔔并吉?”《史記·五帝本紀》:“ 堯 子 丹朱 , 舜 子 商均 ,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伏維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掃灑疆土,天之所覆,莫不賓順。”《說嶽全傳》第四四回:“你家久已背盟,擄我二帝,佔我疆土。”《東北人民抗日詩詞選·滿洲遊擊隊歌》:“拼個你死或我活,把 日 寇趕走……誓保我疆土。”
“疆土”是一個書面語常用詞,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強調國家主權管轄下的地域整體。例如《治平篇》中“疆土新辟”即描述領土的擴展(、2、5均引用此例)。
詞源與曆史用法
源自古代文獻,如《尚書·大诰》提到“疆土”與領土治理相關,《史記》中亦用其表示帝王分封的領地。詞義從“疆域”逐漸演變為更具體的“領土”概念。
語境與用法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領土”“國土”“疆域”,但“疆域”側重地理範圍,“疆土”更強調國家屬性。反義詞可對應“失地”“割地”等。
“疆土”是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政治意義的詞彙,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與相近詞彙的細微差異。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疆土》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詞語,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土範圍。
《疆土》的拆分部首是疒和土,總共有12畫。
《疆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與國家或地區的邊界、疆界相關。它強調了地域屬地的重要性。
《疆土》的繁體字為「疆土」。
在古代漢字中,「疆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國家的疆土應該得到充分的保護。
2. 他為保衛家鄉的疆土,英勇奮戰。
1. 疆域:指國家或地區的領土邊界範圍。
2. 邊疆:指國家或地區的邊界地區。
3. 領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主權管轄範圍内的土地。
1. 領地:指一個國家、地區或個人的管轄範圍内的土地。
2. 領域:指某一事物、活動的範圍或領地。
1. 海域:與陸地相對的,指海洋的領域或範圍。
2. 外域:指國家或地區境外的領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