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servient;flatterer;flunkey;apple polisher] 阿谀奉迎的人;拍馬者
指精于逢迎拍馬的人。《人民文學》1977年第4期:“現在他别的能耐沒有,卻會吹吹拍拍,大家暗地裡都叫他‘馬屁精’。”《解放日報》1989.5.28:“什麼‘愛出風頭,好表現自己’啦,‘馬屁精,不務正業’啦,如此等等。”
“馬屁精”是一個中文俗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專門通過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來讨好他人(尤其是上級)的人,含明顯貶義。例如:“我看不慣他那馬屁精的嘴臉”。
詞源與結構
用法特點
英文對應詞
可譯為“brown-noser”或“flatterer”,強調通過奉承獲取他人認可的特質。
例句與出處
(注: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擴展分析,可參考、3、4的原始出處。)
《馬屁精》是指那些無時無刻不在奉承拍馬的人。他們往往為了讨好上級或者謀取私利而不遺餘力地捧上去,給人以虛假的贊揚和附和,以圖獲得自己期望的利益。
馬屁精這個詞的部首分别是馬和心,馬作為主體,心作為聲旁。總共有10筆構成,其中馬部2筆,心部8筆。
《馬屁精》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小說中,賈寶玉給劉姥姥行騙的時候,用了“馬屁精”一詞形容那種讨好奉承的人。在繁體字中,馬屁精通常寫作馬屁精。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馬屁精可以寫作馬屄精,其中屄是指女性生殖器的俗稱。這種寫法在現代幾乎不再使用,因為它具有辱罵的意味。
1. 他一直是老闆身邊的馬屁精,捧得老闆高興,但也給同事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 那個員工為了博得領導的歡心,整天對領導說些恭維的話,成了一個典型的馬屁精。
馬屁、精明、阿谀、奉承、拍馬屁等。
阿谀奉承、拍馬屁、奴顔婢膝、巴結逢迎等。
坦率、直言不諱、真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