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蘇枋。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蘇方木》。
(2).蒙古語。原意是“箭”。 清 朝用來稱呼 蒙古 旗下一級軍事、行政單位(或其頭目的職稱)。其行政地位約相當于鄉(或鄉長)。《清史稿·藩部傳一·科爾沁》:“蒙語管旗章京曰梅楞,參領曰劄蘭,佐領曰蘇木。蘇木實分治土地人民。”
蘇木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曆史文化和中醫藥學兩個角度闡釋:
一、曆史行政區劃單位(官職名稱)
蘇木(蒙古語音譯)為元、清時期蒙古地區的基層行政單位,相當于“鄉”或“旗”的下一級劃分。該詞源于蒙古語“ᠰᠤᠮᠤ”(sumu),原指箭矢,後演變為軍事與行政合一的組織名稱。清代文獻《欽定大清會典》記載,蘇木首領稱“佐領”,負責戶籍管理及兵役征調。
二、中藥材名稱
蘇木指豆科植物蘇木(學名:Caesalpinia sappan)的幹燥心材,屬活血化瘀類藥材。《中國藥典》記載其性味甘、鹹、平,歸心、肝經,主治跌打損傷、經閉痛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蘇木含蘇木素、巴西蘇木素等成分,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三、地名與姓氏淵源
在部分方言及古籍中,“蘇木”亦作為地名(如内蒙古蘇木山)或姓氏分支出現。據《姓氏考略》,少數地區蘇姓族人因古代封地得名,與藥材、官職含義無直接關聯。
“蘇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植物屬性
蘇木是豆科雲實屬的落葉喬木或小灌木,學名Caesalpinia sappan,别稱紅柴、赤木。其樹幹心材呈紅黃色,可高達10米,小枝灰綠色,帶棘刺,葉片為二回羽狀複葉,花黃色,莢果厚革質。
藥用價值
分布與加工
主産于廣西、廣東、雲南等地,以廣西品質最佳。全年可采收,取心材曬幹後入藥。
天然染料
蘇木心材煮水可提取紅色素,用于染織品或制作傳統食品(如紅雞蛋、五色糯米飯),是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
名稱由來
源自東南亞古國“蘇方”,因其原産并進貢中國而得名,李時珍《本草綱目》亦有記載。
在蒙古語中,“蘇木”指鄉鎮級行政區,相當于中國的鄉,負責管理轄區内的經濟、教育等事務。此含義與植物無關,屬地理行政概念。
“蘇木”需結合語境理解,常見指中藥材或染色植物,少數情況下為蒙古行政單位。如需進一步了解某方面,可參考對應來源。
北庭不浸潤醇厚除歲黛潑道終打勤勞谛認地正凍餓短番返金鳳窠負逋鈎汲官服袿衣鶴頂黃冶回疑混然一體佼好膠臘饑勞警辯兢慎酒虎詩龍舉縮堪可磕擦擦空石樂國兩端連闼洞房鐐竈隆異鹿帻毛豆節毛料密裁滅磨密教捧袂疲厭青烏瓊璈曲事生各劄省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唆擺湯浴鐵鞭涕霣土地廟甕精鹹黑憲式蕭寂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