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抗的意思、诘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抗的解釋

猶颉颃。謂責問抗辯不相上下。 清 範元偉 《南漕行》:“嚮晨高坐倉廳上,官與幫丁互詰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诘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ié kàng,其核心含義為雙方在責問與抗辯中形成對抗,勢均力敵、不相上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由“诘”(責問、盤問)和“抗”(抗辯、抗拒)組合而成,表示雙方互相質問與反駁,形成僵持或抗衡的狀态。

    • 例:清代範元偉《南漕行》中描述:“嚮晨高坐倉廳上,官與幫丁互詰抗”,即官員與勞工在争執中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2. 延伸理解

    • 颉颃(xié háng):原指鳥上下飛動,後引申為對抗、較量。“诘抗”與之類似,強調言語上的對抗性。
    • 常見于描述辯論、糾紛或權力對抗場景,如官民争執、法律辯論等。

使用注意


相關成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南漕行》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抗》的意思

《诘抗》是一個中文詞語,意為批評抵制、駁斥反抗。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诘”和“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字由“讠”部和“吉”音部組成,總共有7畫;“抗”字由“扌”部和“亢”音部組成,總共有7畫。

來源

《诘抗》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一般認為它起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它既有對不合理言論進行批駁的意義,也有對不正當行為進行抵制和反抗的含義。

繁體

《诘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詰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關于《诘抗》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大緻上保持了和現代字形相似的結構。

例句

1. 他诘責了政府的不作為。 2. 他抗議了不公正的法律。

組詞

诘問、抗議、反诘、抗戰

近義詞

批駁、反對、争辯、駁斥

反義詞

贊同、接受、附和、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