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轶的意思、散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轶的解釋

(1).散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文》:“ 韓文公 有答,今亦不傳,則遺文散軼多矣。” 明 徐一夔 《<郁離子>序》:“其子 仲璟 ,懼其散軼,以 一夔 於公有相從之好,俾為之序。”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序》:“餘以老耄失學,藏書散軼,抱甕之暇,無以自娛。”

(2).指散失之物。 清 戴名世 《<杜溪稿>序》:“餘将歸隱故山……尚欲羅網散軼,一酬曩昔之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解釋

  1. 散失(動詞)
    指書籍、文獻、物品等因時間或戰亂等原因流失或失傳。例如:

    • 宋代王應麟在《困學紀聞·評文》中提到“韓文公有答,今亦不傳,則遺文散軼多矣”。
    • 明代徐一夔在《郁離子序》中記載其子因擔心著作散失而請人作序。
  2. 指散失之物(名詞)
    特指已流失的文獻、文物等。例如:

    • 清代戴名世在《杜溪稿序》中提及“尚欲羅網散軼,一酬曩昔之志”。

二、補充說明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籍、文物、曆史資料等因年代久遠或戰亂導緻的缺失,例如:

“這部典籍曆經戰火,内容已散轶大半,僅存殘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困學紀聞》《郁離子》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轶的意思

散轶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分散,散落"。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事物離開原本的集中狀态,散開或分散開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轶的部首是"⻌",部首的讀音是"zou"。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及繁體字

散轶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古代的"散"和"轶"兩個字組合而成。繁體字的寫法為"散軼"。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散"字的形狀類似于分散的樣子,由左右兩個小人形,表示人們散開的狀态。"轶"字由"車"和"仈"兩個部分組成,表示車輛離開原來的路徑行駛。

例句

1. 花瓣從花朵上散轶下來,像是一場夢幻的雨。

2. 人群開始散轶,回家的路上人們互相告别。

組詞

散步、散播、散發、散會、散光、散亂

近義詞

分散、離散、散開、散落

反義詞

集中、聚集、團結、彙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