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玷污,玷辱。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三:“其子曰:‘大人九伯亂道,玷瀆高明。’蓋俗謂神氣不足者為九伯。”
“玷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玷渎”讀作diàn dú(注音:ㄉㄧㄢˋ ㄉㄨˊ),意為玷污、玷辱,指使某事物蒙受污損或侮辱,常用于表達對神聖、高尚事物的輕慢或不敬行為。
2. 引證與用法
該詞在古籍中已有使用,例如宋代朱彧《萍洲可談》卷三中的例句:“其子曰:‘大人九伯亂道,玷瀆高明。’”此處“玷瀆”指對“高明”(有德之人)的冒犯或污損。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玷渎”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常見于指責對信仰、道德、傳統等神聖事物的不敬行為,例如:“玷渎信仰”“玷渎曆史”等。
玷渎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對神明、聖地、聖物等進行亵渎、不敬的行為。可以理解為對尊崇、神聖事物的破壞或侮辱。
玷渎的部首是石(石字旁),總共14個筆畫(熟字號筆畫順序)。
《玷渎》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周易·坤卦》:“用瞽瞍,以啬嗫,厲邦國。”後人解釋為對神明祭祀不敬的行為。繁體字為「玷污」。
在古代,「玷渎」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在大篆字形中寫作「玷」,表示物上有斑點。在小篆字形中寫作「渎」,形狀類似于左右上下結構的水字,象征着對水的亵渎。
1. 他玷渎了家族的名譽,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2. 這座古老的廟宇遭到了嚴重的玷渎,民衆憤怒不已。
玷渎的相關詞語包括:亵渎、亵神、亵聖、玷辱。
近義詞有:亵渎、渎神、冒犯、不敬。
反義詞有:恭敬、尊崇、崇敬、虔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