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骞舉的意思、骞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骞舉的解釋

(1).飛動貌。騫,通“ 鶱 ”。 唐 張懷瓘 《書斷·妙品》:“﹝ 蕭子雲 ﹞少善草行小篆,諸體兼備,而剏造小篆飛白,意趣飄然,點畫之際,若有騫舉,妍妙至極,難與比肩。”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觀物》:“孔雀雄者毛尾金翠……山栖時先擇處貯尾,然後置身,天雨尾濕,羅者且至,猶珍顧不復騫舉,卒為所擒。”

(2).指飄逸。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意略同而境遠遜,風骨亦未能騫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骞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jǔ,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飛動貌
    指輕盈飛起或躍動的姿态,其中“骞”通“鶱”(xiān),意為高飛。這一用法常見于古籍,例如唐代張懷瓘評價書法家蕭子雲的作品時提到:“點畫之際,若有骞舉”,形容其筆觸飄逸靈動,似有飛動之勢()。明代劉元卿在《賢奕編·觀物》中描述孔雀因珍視尾羽不願飛起而被捕,亦用“骞舉”暗喻飛動之态()。

  2. 指飄逸
    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的灑脫、超然氣質。例如“風骨骞舉”形容人的風骨高潔、氣度不凡()。在文學或藝術評論中,常以此詞贊頌風格灑脫的作品或人物()。

例句參考: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書法評論典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骞舉

骞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馬”和“舉”兩個部首組成,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馬作為頭部分,和舉作為身體部分。

“骞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字形中的“馬”代表着騎馬奔跑的意思,而“舉”則代表着舉起、擡高的動作。因此,“骞舉”可以理解為指騎馬奔跑中将身體舉起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骞舉”的字形演變為“騫舉”,但字義和讀音都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以“骞舉”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騫舉”,字形更為繁複,需要更多的筆畫來表達含義。

下面是一些關于“骞舉”的例句:

1. 西涼馬軍以驚天骞舉聲瞬間沖散了敵人的陣型。

2. 他的騎術高超,以骞舉的方式表演引來觀衆的掌聲。

組詞:馬匹、馬背、舉報、舉重、舉辦。

近義詞:馳騁、飛躍、翻騰。

反義詞:下沉、降落、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