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飞动貌。騫,通“ 鶱 ”。 唐 张怀瓘 《书断·妙品》:“﹝ 萧子云 ﹞少善草行小篆,诸体兼备,而剏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点画之际,若有騫举,妍妙至极,难与比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孔雀雄者毛尾金翠……山栖时先择处贮尾,然后置身,天雨尾湿,罗者且至,犹珍顾不復騫举,卒为所擒。”
(2).指飘逸。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意略同而境远逊,风骨亦未能騫举。”
“骞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ān jǔ,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飞动貌
指轻盈飞起或跃动的姿态,其中“骞”通“鶱”(xiān),意为高飞。这一用法常见于古籍,例如唐代张怀瓘评价书法家萧子云的作品时提到:“点画之际,若有骞举”,形容其笔触飘逸灵动,似有飞动之势()。明代刘元卿在《贤奕编·观物》中描述孔雀因珍视尾羽不愿飞起而被捕,亦用“骞举”暗喻飞动之态()。
指飘逸
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的洒脱、超然气质。例如“风骨骞举”形容人的风骨高洁、气度不凡()。在文学或艺术评论中,常以此词赞颂风格洒脱的作品或人物()。
例句参考: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书法评论典籍(来源:)。
骞举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马”和“举”两个部首组成,整个字共有12个笔画。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马作为头部分,和举作为身体部分。
“骞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字形中的“马”代表着骑马奔跑的意思,而“举”则代表着举起、抬高的动作。因此,“骞举”可以理解为指骑马奔跑中将身体举起的动作。
在繁体字中,“骞举”的字形演变为“騫舉”,但字义和读音都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今天有所不同。以“骞举”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是“騫舉”,字形更为繁复,需要更多的笔画来表达含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骞举”的例句:
1. 西凉马军以惊天骞举声瞬间冲散了敌人的阵型。
2. 他的骑术高超,以骞举的方式表演引来观众的掌声。
组词:马匹、马背、举报、举重、举办。
近义词:驰骋、飞跃、翻腾。
反义词:下沉、降落、平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