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名。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香》:“排草出 日南 ,狀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人亦用以合香,諸草香無及之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排草香》:“二香皆草狀,恐亦排草之類也,故附之。”《金6*瓶6*梅詞話》第二八回:“在一箇紙包内,裹着些棒兒香與排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排草漢語 快速查詢。
“排草”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學和成語兩個角度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屬性
排草(學名:Lysimachia sikokiana)是唇形科異唇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香排草、排香草。其根部芳香,味淡,性溫或寒(不同文獻記載略有差異),主要生長于山地斜坡、林邊或林下。
用途與功效
曆史記載
宋代《桂海虞衡志》稱其“香芬烈如麝香”,明代《本草綱目》亦收錄,印證其作為香草的悠久曆史。
“排草”在特定語境下可指成語,意為“排除雜草”,比喻清除障礙或淘汰不良因素,常用于描述解決問題或優化流程的場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藥用或食用,請參考權威醫學資料。
《排草》指除去田地、花草上雜生的野草或雜草。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清除雜亂、整理有序的行為。
《排草》的拆分部首是「艹」和「㞢」,拆分筆畫為9畫。
《排草》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其中的“北方有佳人,草木有本心。出自塞上聲,美麗絕世人。”這句詩被解釋為“排除田裡、花草上繁雜的野草。”
排草的繁體字為「排草」。
古時,排草的漢字寫法可能會因時代的不同而略有變化,如《廣韻·平聲》中收錄了「排」字,但對于「草」字的古時寫法未有明确記載。
1. 農民們在這個季節會去田地裡排草。
2. 為了美化環境,我們要定期排草。
排除、排解、排列、草地、草案、草原
除草、除雜、掃蕩、割草
種草、保育、培植、固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