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邑名。在今 陝西省 岐山縣 境。 周 古公亶父 所建。《竹書紀年》卷上:“三年,自 殷 遷于 河 北。命 周公 亶公 ,賜以 岐邑 。”
“岐邑”是中國古代周朝早期的重要都邑,其解釋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岐邑位于今陝西省岐山縣境内,是周朝先祖古公亶父(太王)所建。根據《漢書·地理志》和《說文解字》記載,其具體位置存在兩種說法:一為漢代右扶風美陽縣(今陝西扶風法門一帶),另一為美陽中水鄉(今岐山橫水河北)。
岐邑是周文王前期的主要都城,周人在此發展農業、完善禮制,逐步壯大,最終由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其曆史地位在《詩經》《史記》等文獻中均有提及。
因地處岐山腳下而得名。岐山是周人發祥的象征,故“岐邑”既是地理标志,也代表周文化的起源。
岐邑是周朝早期的重要都城,見證了周族從弱小部落到強大王朝的轉變。其地理位置、曆史事件及文化意義,均在中國古代史中占據關鍵地位。如需更詳細文獻,可參考《竹書紀年》《漢書》等原始史料。
《岐邑》是一個複合詞,其中“岐”指岐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座山名,也有指分岐、分歧之意;“邑”指城邑、鄉鎮。
《岐邑》由“山”和“阝”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5個筆畫。
《岐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和神話傳說。岐山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王室的居所和中心。而邑則代表着人類的聚居地。
《岐邑》的繁體字為“岐邑”。
在古代漢字中,岐邑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岐邑”的形式。
1. 他來自岐邑,帶着古老的文化和傳統。
2. 這座城市以岐山為背景,被稱為岐邑之地。
1. 岐路:指分歧的道路。
2. 邑人:指居住在鄉鎮的人們。
1. 鎮:城鎮的意思,與邑有相似之處。
2. 地方:指一定區域的城市、鄉鎮等。
1. 山:與邑相對,指大量的土地和山脈。
2. 境外:指離開邑所在區域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