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守取勝。《吳子·圖國》:“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然戰勝易,守勝難。”《莊子·齊物論》:“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 王先謙 集解:“留不發若詛盟然,守己以勝人。”
“守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ǒu shè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通過防守或保持現有成果來取得勝利。這一概念強調在成功之後仍需保持警惕和努力,避免因松懈而失去優勢。
軍事策略層面
《吳子·圖國》中提到:“戰勝易,守勝難”,說明取得勝利相對容易,但守住勝利成果更為困難。
哲學思想層面
《莊子·齊物論》用“其守勝之謂也”描述一種謹慎自持的狀态,王先謙注解為“守己以勝人”,即通過自我約束和穩固防守來勝過他人。
注:不同文獻對“守勝”的解釋側重略有差異,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吳子》《莊子》等典籍。
守勝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守和勝分别是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守的部首是宀(mián),表示與宅、家等相關的意義。守字的筆畫數是6,分别是橫、橫、豎、豎、撇、捺。
勝的部首是月(yuè),表示與月亮、明亮等相關的意義。勝字的筆畫數是10,分别是橫、橫、橫、豎、豎、撇、橫、豎、彎鈎、豎。
守勝來源于古代兵法中的戰術思想,意為保衛已經取得的勝利成果。在戰場上,守勝是确保勝利的重要一環。
在繁體字中,守和勝的寫法分别是守和勝。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守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勝的寫法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貝(bèi)和月(yuè)。
一些關于守勝的例句包括:
1. 如果我們能夠守勝,我們就能夠保持領先地位。
2. 守勝不容忽視,因為勝利是來之不易的。
除了守勝外,守還可以和其他字組成許多不同的詞語,例如守護、守序、守紀等。
與守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保衛、保持、守住等。
與守勝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失利、敗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