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放冊命的盒子。《遼史·禮志五》:“皇帝受冊儀……侍中取冊,捧冊官捧冊匣至讀冊官前跪,相對捧冊。”
“冊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冊匣”指盛放冊命(古代帝王封贈的文書)的盒子。由“冊”(竹簡、文書)和“匣”(帶蓋的容器)組合而成,本義為存放重要文書的專用容器。
在《遼史·禮志五》中記載了皇帝受冊儀式的場景:“侍中取冊,捧冊官捧冊匣至讀冊官前跪,相對捧冊”,說明冊匣在皇家禮儀中用于存放象征皇權的冊命文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冊匣可引申為存放書籍、文稿或珍貴物品的容器。例如形容學問淵博者為“腹有冊匣”,比喻其知識儲備豐富。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引申,非原始含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高權威來源(),并補充了《遼史》等曆史文獻例證,次要引申義标注了來源權威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遼史》原文或專業漢語詞典。
《冊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盛裝紙張或書籍的木匣。它可以用來指代以前存放書籍或文件的木制容器。
《冊匣》的部首是「⾯」和「⼲」,分别位于左右兩個部分。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冊匣》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字形态。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冊匣」,字形相對保持原始的形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冊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在古代的文字中,它的結構和形态是更加精細和複雜的。
1. 這個寺廟裡有一間古老的藏經庫,裡面擺滿了金光閃閃的《冊匣》。
2. 在這個博物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的《冊匣》及其保存的古代文獻。
《冊匣》作為一個詞組,沒有太多的組詞習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前後綴,如「冊體匣」、「冊冊匣匣」等,來創造新的詞組。
與《冊匣》意思接近的詞語有「書匣」、「閣匣」等,它們都是指存放書籍或文件的木匣。與《冊匣》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散開」、「散亂」等,指的是紙張或書籍被散開或亂放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