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荒穢的意思、荒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荒穢的解釋

亦作“ 荒薉 ”。1.猶荒蕪。《孔叢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穢,遺老失賢。”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五代 齊己 《春草》詩:“欲尋蘭蕙徑,荒穢滿汀畦。” 清 顧炎武 《玉田道中》詩:“山中無父老,故宅恐荒薉。” 胡適 《古史讨論的讀後感》:“夫所謂種植耕稼者,不過以一舉手、一投足之勞,掃荒薉,培所欲之植物而已。”

(2).猶荒廢。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中》:“於是三公每有所選,參議掾屬咨其行狀,度其器能,然猶有溺職廢官,荒穢不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文圭》:“ 唐 季,文體澆漓,才調荒穢。”

(3).猶污穢。亦謂稀少而低下。 宋 秦觀 《睡足軒》詩之一:“地撤蔽虧僧界浄,人除荒穢玉奩空。” 魯迅 《集外集拾遺·<北平箋譜>廣告》:“勉維舊業者,全市已不及五七家,更過數載,出品恐将更形荒穢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荒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田地因無人耕種或管理而雜草叢生、荒廢敗壞的狀态。其釋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

  1. 本義(具體描述):

    • 指田地、園圃等長滿野草,無人打理,呈現荒蕪破敗的景象。這是該詞最直接、最常見的含義。例如:"田畝荒穢,無人耕作。"(據《漢語大詞典》釋義)
    • 強調土地失去了應有的生産功能和秩序,被雜草侵占,呈現衰敗之态。
  2. 引申義(抽象描述):

    • 引申為道德、品行、社會風氣或秩序的敗壞、堕落、污濁。例如:"滌蕩荒穢,整饬綱紀。"(據《漢語大詞典》釋義)
    • 在這個意義上,"荒穢"比喻精神或社會領域如同荒蕪的田地一樣,失去了應有的規範、純潔或秩序,被不良的思想或行為所充斥。
  3. 文學與文化意象:

    • 在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田園詩中,"荒穢"常被用來描繪田園荒廢的景象,寄托詩人對世事變遷、人生際遇的感慨或歸隱田園、躬耕自足的志向。最著名的例子是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中的名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據陶淵明《歸園田居》詩)這裡的"理荒穢"即指清除田間的雜草,使荒蕪的土地恢複生機。
    • 杜甫等詩人也常在詩中用"荒穢"描繪戰亂或離亂後田園荒蕪的凄涼景象,反映社會動蕩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荒穢"一詞,從字面看描述的是土地因廢棄而雜草叢生的荒蕪狀态,其深層含義則常被用來比喻道德淪喪、社會混亂或精神領域的堕落與污濁。它既是農耕社會對土地狀态的直觀描述,也是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懷、針砭時弊的重要文化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荒穢”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āng huì,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義項

  1. 荒蕪

    • 指土地因缺乏管理而雜草叢生、無人耕種的狀态。
    • 例:陶淵明《歸園田居》詩“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描寫清晨清理田間雜草的場景。
  2. 荒廢

    • 形容事務因懈怠或管理不善而廢棄。
    • 例: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荒穢不治”,指官員渎職導緻政務荒廢。
  3. 污穢

    • 比喻道德或環境肮髒、不潔淨。
    • 例:宋秦觀詩中“人除荒穢玉奁空”,以“荒穢”暗指心靈或環境的雜質。
  4. 稀少低下

    • 形容事物數量少且品質低劣。
    • 例:魯迅評北平箋譜時提到“出品恐将更形荒穢”,指工藝水平下降。

二、古籍溯源


三、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田園詩中的勞作場景(如陶淵明詩)、批評社會現象(如魯迅雜文),或引申為道德批判(如“荒穢之行”)。


四、近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出處,中标注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磬八七會議背斜層賓僚不俗殘帙蟬槐沖淡酬複躇跱刀葉二範二流子番悔港商刮具國際環鈎渾茫混淆是非見光徑行儆醒旌钺九軌箟簬軍須孔思周情诳誣勒竹曆術六才子書流連露囤冥赜迫懾慶拜情郎欽尚雀立趨合裙花任恤軟包散民曬台善田沙柱聲姿社人雙梭水西寺松泛夙興夜處搪挨頭翁突秃猥薄威音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