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s of miscellaneous affairs] 舊時對手藝匠人的尊稱
廚司務
大司務
(1).官名。 明 代六部都設有司務。 清 沿襲不改,除六部外,在理藩院、大理院等也設有此官。掌出納文書及衙署内部雜務。其官署名司務廳。參閱《元史·職官志一》、《清文獻通考·職官三、四》。
(2).借用作對手藝工匠的尊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隻見那裁縫走到天井裡,雙膝跪下,磕下頭去,放聲大哭。 杜少卿 大驚道:‘ 楊司務 !這是怎的?’”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這位支書是貧農出身,年輕時候,當過槽房司務,也挑過雜貨擔子。”泛指一般傭人。 茅盾 《委屈》:“ 張太太 在這裡四年多了,總有一些隨政府西遷的 下江 司務來伺候她的差使。”
“司務”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官職和民間尊稱兩個維度解釋,以下是詳細說明:
起源與職責
明代六部均設司務廳,司務為從九品官員,負責催督事務、稽緩文書、勾銷簿冊等行政雜務。清代沿用此官職,品級升為正八品,并在理藩院、大理院等機構增設,職責擴展至管理衙署内部文書與日常事務。
機構設置
官署名“司務廳”,屬基層行政單位,其職能類似現代機關的事務管理崗位,需協調各部門運作并處理瑣碎事務。
對手藝人的敬稱
明清時期,百姓常尊稱裁縫、廚師等工匠為“司務”,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楊司務”(裁縫)。類似用法還有“廚司務”“大司務”等,體現對技術勞動者的尊重。
現代延伸用法
在軍隊中,“司務長”指負責後勤物資、夥食管理的幹部,延續了“管理雜務”的核心含義。
“司務”既指古代行政職務,也用于尊稱技術工匠,詞義隨時代演變而擴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文獻通考》或明清史料。
《司務》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指管理、處理和負責某種具體事務的工作。
《司務》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
總體來看,《司務》的筆畫總數為7畫。
《司務》是一個現代漢字,在古代并沒有這個詞的使用。它是由“司”和“務”兩個字合并而成。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仍然是“司務”,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沒有具體對應的漢字寫法,“司務”這個詞可能以其他的方式表達。在古代文獻中可能會有一些相關的詞語用來表示類似的概念。
以下是幾個使用《司務》的例句:
一些與《司務》相關的詞語、近義詞和反義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