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陵台的意思、陵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陵台的解釋

(1).即陵署。 唐 開元 十三年改陵署為陵台。《新唐書·禮樂志四》:“ 貞元 四年,國子祭酒 包佶 言:‘歲二月、八月,公卿朝拜諸陵,陵臺所由導至陵下,禮略無以盡恭。’”參見“ 陵署 ”。

(2).陵墓。《宋史·禮志二五》:“陵臺三層正方,下層每面長九十尺。” 明 張居正 《孝恪皇太後遷祔挽歌》之六:“綵雲偏有意,來去遶陵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陵台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均與古代帝王喪葬制度相關:

  1. 帝王陵墓的封土或祭祀建築

    指古代帝王、後妃陵墓的地面主體建築,包括高大的封土堆(墳冢)及附屬的祭祀殿堂。這是“陵台”最常用的含義,體現了中國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和等級制度。例如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其封土即被稱為陵台。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陵台”的釋義及曆史文獻記載。

  2. 古代掌管帝王陵墓的官署名或官職

    作為曆史官職名稱,“陵台”指古代專門負責皇家陵園修建、維護與祭祀事務的機構(如唐代設“陵台署”),其長官稱“陵台令”或“陵台丞”。這一職能體現了國家對宗廟祭祀與祖先崇拜的重視。

    來源參考:《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呂宗力主編,北京出版社)中關于陵寝職官的詞條解釋。

補充說明:

示例用法:

《舊唐書·禮儀志》載:“乾陵玄宮門閉,陵台令具鹵簿以候。” 此處的“陵台令”即指管理乾陵事務的官員。

網絡擴展解釋

“陵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實際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高聳的台階或台地,也指帝王陵墓的組成部分,如墓冢、祭祀建築等。例如《宋史》提到陵台為三層正方結構,下層每面長九十尺。

  2. 比喻義
    引申為“高處”或“高位”,象征尊貴地位。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身份顯赫的人物或崇高地位。


二、曆史演變

  1. 唐代的“陵署”機構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朝廷将管理帝王陵墓的機構“陵署”改稱“陵台”,負責陵墓維護、祭祀等事務。《新唐書》記載其職能包括引導公卿朝拜陵墓。

  2. 宋代的陵墓建築
    宋代文獻中,“陵台”特指陵墓本體,如《宋史》描述其形制為多層方正結構,兼具禮制與實用功能。

  3. 西夏的塔式陵台
    西夏陵台為獨特塔式建築,呈八邊形,層級分明,偏離中軸線,體現了黨項族的創新,與中原傳統土冢不同。


三、實際用例

  1. 曆史遺址
    如商丘“三陵台”,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三位國君的陵墓,現存古柏442株,是商丘古宋文化的重要見證。

  2. 文學作品
    明代張居正詩句“彩雲偏有意,來去遶陵台”,以陵台暗喻皇家陵墓的肅穆與神聖。


四、總結

“陵台”一詞既指具體的陵墓建築或管理機構,也用于抽象比喻,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曆史内涵豐富,反映了古代中國的陵寝制度和文化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礙斷襞錦碧氏玻璃纖維不避蠶缫草市暢叫程門飛雪炊米詞雄钿徽帝姬地雷陣杜詩韓集法宇管鮑之交哈哈兒後哲回鞍間關艱苦卓絕減員檢則激忿吉館羁離俊雄孔陽來廷了道漓俗露井率薄偭規錯矩鳥俗氏煗老旁要判袂千載一合前志傾依榷采缛采設言石馬世擾俗亂收悲率由舊章説大話使小錢陶菊天教體态語為叢驅雀無梁桶蕪濊誣陷限單小目膝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