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濟河焚舟的意思、濟河焚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濟河焚舟的解釋

濟:渡;焚:燒。渡過了河,把般燒掉。比喻有進無退,決一死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濟河焚舟"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具有鮮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

"濟河焚舟"的字面意思是渡過河流後燒毀船隻。其中:

二、出處與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左傳·文公三年》:

秦伯伐晉,濟河焚舟。

記載秦穆公率軍讨伐晉國時,為激勵士氣,過黃河後下令焚毀所有船隻,斷絕退路,最終大勝。後《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破釜沉舟"的典故與此異曲同工,均強調背水一戰的決心。

三、引申義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濟河焚舟"常用于以下語境:

  1. 表達決絕信念:如"科研團隊濟河焚舟,全力攻克技術瓶頸";
  2. 商業或競争場景:形容企業破釜沉舟的改革或背水一戰的策略;
  3. 文學修辭:增強語言感染力,突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釋義條目"濟河焚舟"。
  2.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6年:文公三年章節。
  3.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3年:項羽本紀第七。

網絡擴展解釋

“濟河焚舟”是一個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字面解釋:渡過河流後燒毀船隻(“濟”指渡過,“河”指河流,“焚”即燒毀,“舟”為船隻)。
引申義:比喻斷絕退路,抱着必死的決心決一死戰,有進無退。


二、出處與典故

曆史來源:出自《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
典故背景: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結構: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
  2. 示例:
    • 《世說新語·言語》:“康伯來,濟河焚舟。”
  3. 近義詞:破釜沉舟(語義相近,均強調斷絕退路)。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左傳》或《世說新語》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埃土阿谀谄媚白毛扳留魃蜮才格操翰腸梗阻暢心乘間抵隙穿執道考滇紅斷割放傲芳茵飛空風擁祓殡觀采桧煙壑口黃嬌講處蒹葭之思機幹謹頓荊蠻開口跳刊期寇難兩般三樣捩舵論講梅園眇徂哪兒昵洽烹鍛屏置辟殺前委權便仁譽沙瑤深喻石竹遂賢天公玉戲停絶塗料托于空言惟塵桅竿違啎穩丕丕五惡趣相厄翔實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