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竹片制成的刑具。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三折:“批頭棍大腿上十分楞,不由他怎不招承!”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一折:“你先合該笞四十批頭棍。”亦省作“ 批頭 ”。《水浒傳》第三十回:“那牢子獄卒,拿起批頭竹片,雨點地打下來。”《水浒傳》第三三回:“喝叫取過批頭來打那厮。一連打了兩料,打得 宋江 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批頭棍”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刑具,以下為詳細解釋:
批頭棍是一種用竹片制成的刑具,通常将竹片紮成棍狀,一端劈成細條。這種設計增加了擊打時的疼痛感,常用于司法拷問或刑罰。
因竹片韌性高且帶細條,擊打時易造成表皮撕裂和劇烈疼痛,甚至導緻重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元雜劇原文及《水浒傳》相關章節。
《批頭棍》是民間俚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粗俗、無禮或無能的樣子。通常指那些缺乏修養、自以為是的人。
《批頭棍》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扌)和木部(木),共有11個筆畫。
《批頭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京方言中,用于形容粗野無禮的行為。後來逐漸擴展到全國範圍,成為一種常用俚語。
在繁體字中,批頭棍用「披頭棍」表示。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批頭棍可以拆分為「批」、「頭」和「棍」三個字。它們分别是:“手部字扌”,“自部字」」和“木部字”。
1. 他這個人真是個批頭棍,完全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2. 那個同事總是出言不遜,真是個典型的批頭棍。
1. 批鬥
2. 頭腦
3. 棍棒
1. 粗俗
2. 無禮
3. 愚蠢
1. 有禮貌
2. 有修養
3. 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