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壘壁的意思、壘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壘壁的解釋

(1).軍營的圍牆或工事。《墨子·備城門》:“復使卒急為壘壁,以蓋瓦復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七月, 趙 軍築壘壁而守之。” 宋 蘇轍 《臣事策》:“息兵而為營,三軍之士其心在壘壁,而其氣在禦。”

(2).猶城堡。 宋 葉適 《安集兩淮申省狀》:“ 春秋 、 戰國 之時,畫國而守,大為城邑,小為壘壁,百裡之國,皆有邊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壘壁”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用磚石等材料建造的軍事防禦工事,如軍營的圍牆或壁壘。其本義源于“壘”(軍壁)與“壁”(高大牆體)的組合,常見于古代軍事場景。例如《墨子·備城門》提到“復使卒急為壘壁”,《史記》中記載趙國軍隊“築壘壁而守之”,均指戰場上的防禦設施。

  2. 引申意義
    比喻阻礙前進的障礙或困難。如現代用法中可形容難以突破的困境或挑戰。

  3. 古籍用例

  1. 現代關聯
    除軍事用途外,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提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壘壁”類似城堡,兼具居住和防禦功能。

“壘壁”兼具具體實物與抽象比喻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壘壁

壘壁(lěi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壘(lěi)和壁(bì)。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壘的部首為土,總共有9畫;壁的部首為土,總共有14畫。

來源:

壘壁一詞最初的意思是堆砌起來的牆壁,後來也引申為事物堆積、積累的意思。該詞的使用始于古代典籍中,如《詩經·常武》、《左傳·成公十二年》等。

繁體:

在繁體字中,“壘”和“壁”分别寫作“壘”和“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時,有些字是用篆書或隸書書寫的。壘壁這個詞在篆書中寫作“埒壁”,而在隸書中則寫作“壘(埒)壁(壁)”。

例句:

1. 敵軍越過壘壁,向我們發起進攻。

2. 這個項目需要壘壁工程的支持。

組詞:

壘城、壘垛、壁壘、壁報等。

近義詞:

堆、垛、阻、障等。

反義詞:

通、暢、開、路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