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儒家的經籍。 明 姚涞 《白兔賦》:“辨敬怠於儒籍,審勞逸于農阡。”
(2).讀書人的戶籍。《元史·雷膺傳》:“ 太宗 時,詔郡國設科選試,凡佔儒籍者復其家。”
“儒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儒家的經籍
指儒家學派的核心文獻及文化典籍,包括《五經》《四書》等經典著作,承載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如“仁”“禮”等。例如明代姚涞在《白兔賦》中提到“辨敬怠於儒籍”,即通過儒家典籍來區分态度是否恭敬。
讀書人的戶籍
曆史上特指登記讀書人身份的戶籍制度。元代《元史·雷膺傳》記載:“诏郡國設科選試,凡占儒籍者複其家”,說明儒籍身份可享受免除賦役等優待。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典籍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元史》等史料或儒家經典注疏。
《儒籍》是指儒家的經籍,也即儒家經典。儒家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傳統的主流,其經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這些經典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觀點和價值理念,對于中國曆史和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籍》一詞的部首是⼈(人字旁),總計有13個筆畫。
《儒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在古代成書時代被稱為《儒書》,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儒籍》。儒家經典自古以來一直是教育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具有廣泛的影響。
《儒籍》的繁體字為《儒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儒籍一詞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最早的漢字形式沒有統一的規範,因此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字形。
儒家經典是古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儒籍》可以使人更好地領悟儒家思想。
儒家、經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儒家經典、儒家典籍、儒家經書
非儒家經典、非儒家典籍、非儒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