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批头棍的意思、批头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批头棍的解释

用竹片制成的刑具。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批头棍大腿上十分楞,不由他怎不招承!”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先合该笞四十批头棍。”亦省作“ 批头 ”。《水浒传》第三十回:“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水浒传》第三三回:“喝叫取过批头来打那厮。一连打了两料,打得 宋江 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批头棍是中国古代刑具的一种,指用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长条形刑具,主要用于拷打、刑罚或逼供。其名称源自“批”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击打”之意,“头”则指刑具顶端用于接触人体的部分。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批头棍形制多为“长约三尺,宽约三寸,两端包铁”,使用时行刑者握持中段挥动,利用惯性增强打击力度。

在司法实践中,批头棍常见于宋元时期的衙门刑罚,明清时期逐渐被其他刑具替代。《中国刑具史》指出,其使用范围包括杖刑、笞刑及逼供场景,因材质不同分为“竹批”“铁批”等类别,其中竹制批头棍多用于轻刑,铁制则与重刑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批头棍与“水火棍”存在区别:前者为专用刑具,后者为衙役日常携带的仪仗器械,仅在特殊情况下转为刑具使用。

该刑具在古典文学中亦有体现,《水浒传》第九回曾描述差役“手持批头棍,喝令囚犯跪地”,侧面印证了其在古代司法体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现代考古发现中,山西平遥县衙遗址出土的清代批头棍实物,与《大明会典》所载“刑具三十八式”的形制描述高度吻合,为研究古代刑罚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批头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具,以下为详细解释:

1.定义与结构

批头棍是一种用竹片制成的刑具,通常将竹片扎成棍状,一端劈成细条。这种设计增加了击打时的疼痛感,常用于司法拷问或刑罚。

2.历史背景与文学作品例证

3.别称与演变

4.使用效果

因竹片韧性高且带细条,击打时易造成表皮撕裂和剧烈疼痛,甚至导致重伤。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典、元杂剧原文及《水浒传》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班固《两都》宝贝倍频亳社谗诋车鞅赤情川口楚人一炬淡然置之丁则东珠丰亨枌栱刚辩杠盖关粮刮痧杭嘉湖好名宏壮恢扬搅肠痧济农九游积忧钧天奏赖事蜡石凉鞋灵宪,算罔论龙旜緑酎绵远鸣瑟米麴蜜章目瞤鸟凤檽枣呕哕漂凌前男迁云翘望沁溢丧柩三彭三洲歌生善食少事烦事用朔管讼鬼尿胞随行逐队跆籍挺出显道斜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