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櫻桃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山嬰桃》。
柰桃是山櫻桃的别稱,這一解釋主要源自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下是具體說明:
基本詞義
柰桃指代山櫻桃,屬于植物的别名。其名稱最早見于《本草綱目·果二·山嬰桃》,表明古代醫家已将其納入藥用或食用植物範疇。
文獻依據
李時珍在著作中将柰桃與山櫻桃等同,但未進一步描述形态或用途。由于現存資料有限,這一名稱的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作為古稱存在。
補充說明
需注意,柰桃并非現代植物分類學中的正式名稱,可能因地域或曆史差異存在其他别名。建議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權威植物志以獲取更詳細背景。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搜索結果的記載,但受限于資料權威性,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原典或專業文獻。
《柰桃》一詞指的是柰樹結出的果實,也被稱為柰子。柰桃是一種甜美可口的水果,味道酸甜,口感清脆,深受人們喜愛。
《柰桃》的拆分部首是木(本義是木材)和果(本義是果實),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柰桃》的來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詩經·小雅·柰》中有“柰何牽寄,悠予君子”之句,其中“柰”指的就是柰桃,意為何以給我們辰的反問。而“桃”則代表具體的柰桃樹及其果實。
《柰桃》的繁體字為「柰桃」,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柰桃的漢字寫法有時會變化。例如在唐代,柰桃的漢字寫作「耐」,在字形上和現代的「柰」有些差異。
1. 桃紅葉綠的柰桃樹吸引了衆多遊客。
2. 春天是柰桃大量成熟的時候。
柰桃園、柰桃樹、柰桃蜜、柰桃皮、柰桃苗。
柰子、孰果、蔔果。
杏子、梨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