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刀銘的意思、刀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刀銘的解釋

古代文體之一。刻在刀上的銘文。《陳書·文學傳·陸琰》:“﹝ 世祖 ﹞以 琰 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製《刀銘》, 琰 援筆即成,無所點竄。” 北周 庾信 曾作《刀銘》詩三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刀銘,作為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其構成語素“刀”和“銘”的本義及組合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刀銘 (dāo míng)

  1. 基本釋義:

    • 指刻鑄在刀(主要指古代兵器或禮器用刀)上的文字。
    • 核心在于“銘”,即镌刻在器物(此處特指刀)上用以記功、紀事、自警或裝飾的文字。因此,“刀銘”特指這種刻在刀身上的銘文。
  2. 語素解析:

    • 刀 (dāo): 本義指用于切割的器具,特指古代作為兵器或儀仗使用的刀劍類武器。引申可指形狀像刀的東西或用作量詞。
    • 銘 (míng): 本義指在器物上刻字。《說文解字》釋為:“銘,記也。從金,名聲。” 段玉裁注:“記,識也。引申之為銘識,凡刻石識金皆曰銘。” 其核心含義是在金屬(尤其是青銅器)或石頭上镌刻文字,用以記述功德、事迹、警戒或标識。引申為刻寫下來的文字(如墓志銘、座右銘),以及銘記不忘的意思。
  3. 具體内涵與特征:

    • 載體特定性: “刀銘”明确指出了銘文所依附的載體是“刀”,區别于刻在鐘鼎(鐘鼎文/金文)、石碑(碑銘)、青銅器(彜器銘文)等其他器物上的銘文。
    • 内容多樣性: 刀銘的内容可能包括:
      • 紀功: 記錄刀的主人的功績或此刀在戰争中的功勳。
      • 記事: 記載鑄造時間、地點、工匠或擁有者信息。
      • 自警/箴言: 刻上警示格言或座右銘,提醒持刀者(如将領)的職責或品德要求(如“忠”、“勇”、“仁”)。
      • 裝飾與标識: 具有裝飾性,同時标識刀的歸屬或特殊身份(如禦用、将帥佩刀)。
    • 曆史與文化價值: 作為古代物質文化與文字記載的結合體,刀銘是研究古代冶金技術、軍事曆史、社會制度、文字演變(特别是金文、篆書在兵器上的應用)以及思想觀念的重要實物史料。其文字風格、内容、鑄造工藝都承載着豐富的曆史信息。
    • 存在形式: 刀銘多見于古代青銅刀劍,尤其是商周至秦漢時期的兵器或禮器佩刀上。其文字通常以陰文(凹刻)或陽文(凸起)的形式鑄刻在刀身、刀格(護手)或刀柄上。
  4. 實例參考:

    • 雖然“刀銘”作為固定詞條在常見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較少(更常見的是“銘文”或具體器物如“劍銘”、“鼎銘”),但其概念在曆史文獻和考古研究中是清晰存在的。例如,考古發掘出土的古代刀劍上常發現有銘文,如戰國青銅劍、漢代環首刀等,這些上面的文字即可稱為該刀的“刀銘”。
    • 古代文獻如《禮記·祭統》提到“夫鼎有銘”,雖然說的是鼎,但闡明了銘文“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的功能,這與刀銘中紀功、記事的目的是相通的。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對金文(包括兵器銘文)的研究也涵蓋了這類器物上的文字記錄。

“刀銘”指古代刻鑄在刀(主要是兵器或禮器)身上的文字,是銘文的一種特定形式。它承載着紀功、記事、自警、标識等功能,是研究古代曆史、文化、藝術和文字的重要載體,體現了“銘”這種镌刻記事傳統在特定器物上的應用。其核心在于“刀”為載體,“銘”為内容與形式。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刀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刀銘指古代刻在刀上的銘文,屬于文體的一種。其内容通常包含對刀的贊美、使用者的志向或工匠的标識等,兼具實用性和文學性。

二、内容與類型

根據文獻記載,刀銘主要分為三類():

  1. 刀的名稱:如古代名刀“龍雀”“百辟”等;
  2. 作坊字號:記錄鑄造工匠或作坊的信息;
  3. 勵志名言:如“精忠報國”“無曰不虞,戒不在明”等警句。

三、曆史文獻中的例子

四、文化意義

刀銘不僅體現鑄造工藝,更承載着勇氣、忠誠等精神内涵()。例如古代士兵的佩刀常刻有“精忠報國”,既彰顯身份,又寄托家國情懷。


如需進一步了解刀銘的具體詩文案例,可參考《陳書》《庾信集》等古籍,或查看、6的文獻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百動不如一靜倴城編輯兵書部衆長戟八十斤沉不住氣沖洗崇玄學窗框村學到點答問谛睨敦坐風流藴藉俸帖稿鞂高眠寒栖河臣猴精歡暢黃鹂留黃龍湯浄淡金斓客寄讬卷衣聚變局蹄客情誇耀離侖俪偶翏翏綸闱緬訴棉絮難卒合佩巾淜犇千年恨棄短用長棄取羣像羣學壤樹善思神木食變星殊列瞬動訴訟費搨地錢蹋頓屯邸下邊遐慕缃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