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等因奉此的意思、等因奉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等因奉此的解釋

舊時上行公文的套語。在引述來文之後用此四字,接着再陳說己意。今常用來比喻文牍主義、例行公事、官樣文章或一成不變的固定格式。 ********* 《抗戰以來》三五:“上述五項辦法,如其能如決議案中所謂‘切實辦理’,未嘗不可收到挽救之效,否則豈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紙公文在老爺們的桌上轉來轉去,與人民切身利害有什麼相幹?” 郭沫若 《蒲劍集·革命詩人屈原》:“文字總是在跟着時代走,而且在跟着言語追,不走不追,等因奉此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等因奉此”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舊時公文用語,現多用于批評形式主義或機械執行公務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由“等因”和“奉此”兩部分組成:

合起來指代公文流轉的固定格式,現引申為例行公事、照章辦事的官樣文章,含貶義。


二、用法與出處


三、延伸理解

需注意:該成語帶有特定曆史背景,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等因奉此

《等因奉此》(děng yīn fèng cǐ)是一個成語,意為“等待因為這個而發生”。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等”、“因”和“奉此”。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等”字的拆分部首是“⼑”,總筆畫數為2;

“因”字的拆分部首是“⺍”,總筆畫數為6;

“奉”字的拆分部首是“⼿”,總筆畫數為7;

“此”字的拆分部首是“⼚”,總筆畫數為6。

來源:《等因奉此》這個成語的出處不明,但它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如《紅樓夢》中有一句“正該北省關防不接一着人情,以三則等因奉此。”

繁體:《等因奉此》的繁體字為「等因奉此」。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現代“因”字的成分是“⺍”+“口”,而古代寫法是“⺍”+“口”+“品”;現代“奉”字的成分是“⼿”+“㚘”,而古代寫法是“⼿”+“⾩”+“隹”;現代“此”字的成分是“⼚”+“止”,而古代寫法是“⼚”+“王”。

例句:他一直等因奉此的機會,終于得到了晉升的機會。

組詞:等待、因為、發生

近義詞:等候、守候、盼望

反義詞:不期而遇、出其不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