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謹言的意思、謹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謹言的解釋

(1).敬慎進言。《穀梁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衞侯 胥命于 蒲 。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

(2).謂恭敬上言。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臣 德裕 等誠歡誠躍,頓首頓首,謹言。” 宋 張耒 《皇太後谥冊文》:“恭惟神靈在天,休聞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 ,億載萬世,與國無極,嗚呼哀哉!謹言。”

(3).審慎發言。 宋 龔明之 《中吳紀聞·林酒仙》:“謹言終少禍,節儉勝求人。”《西遊記》第五四回:“ 三藏 回頭吩咐道:‘ 悟能 ,謹言!謹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謹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和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敬慎進言
    指在表達意見時保持恭敬和謹慎的态度,常見于古代君臣或上下級之間的進谏場景。例如《穀梁傳·桓公三年》中提到的“謹言而退”,強調在進言後需保持謙遜。

  2. 恭敬上言
    多用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奏章或文書中,體現對尊者的尊重。如唐代李德裕在《上尊號玉冊文》中多次以“謹言”結尾,以示恭敬。

  3. 審慎發言
    指在日常生活中謹慎選擇言辭,避免輕率或失當。宋代龔明之《中吳紀聞》提到“謹言終少禍”,強調慎言可減少禍患。


二、現代應用與延伸


三、文化寓意


四、例句參考

  1. 古籍例句
    “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穀梁傳》)。
  2. 現代例句
    “在職場中謹言慎行,能有效維護人際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查閱《穀梁傳》相關篇章或中的具體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謹言》的意思

《謹言》是指言辭謹慎,話語謹慎的意思。它強調在言辭中要慎重選擇和使用合適的詞語,以避免冒犯他人或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謹言》的拆分部首是言,它由丨和讠兩個部首組成。

《謹言》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謹言》一詞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言辭的慎重和謹慎。這是在社交和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養。

繁體

《謹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謹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謹言》可以寫作「謹言」「謹語」等。

例句

1. 在公衆場合,我們應該謹言慎行,避免冒犯他人。

2. 發表觀點時要謹言慎行,以免誤導他人。

3. 他對待每個人都很謹言慎行,因此赢得了廣泛的尊重。

組詞

1. 謹慎:謹小慎微,小心謹慎的意思。

2. 言辭:言語表達的方式和内容。

3. 禮節:行為、言語方面的規範和約束。

近義詞

謹慎、慎重、小心、謹慎選擇

反義詞

大意、馬虎、漫不經心、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