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弓卧鼓的意思、櫜弓卧鼓的詳細解釋
櫜弓卧鼓的解釋
藏弓息鼓。謂戰事停息,天下太平。《後漢書·隗嚣傳》:“馳使四夷,復其爵號。然後還師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後漢書·儒林傳下·謝該》:“羣兇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綜禮紀。”參見“ 櫜弓戢戈 ”。
詞語分解
- 櫜弓的解釋 藏弓。意謂戰事平息。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亭徼櫜弓,萬裡昆吾,九譯而通,蠻夷既同。” 宋 葉適 《次王道夫舟中韻》之二:“櫜弓聽樂心肝盡,拔劍論功目眥豪。” 清 朱琦 《感事》詩:
- 卧鼓的解釋 息鼓。常示無戰争,或戰事已息止。《後漢書·隗嚣傳》:“然後還師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李賢 注:“卧猶息也。” 北周 庾信 《移齊河陽執事文》:“自疆場卧鼓,邊鄙收烽,義讓之行,未能
專業解析
“櫜弓卧鼓”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戰争結束、天下太平的景象。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字面解釋
- 櫜 (gāo): 原指古代盛放弓箭的袋子。此處作動詞用,意為“把弓箭收入袋中”。
- 弓: 弓箭,古代主要作戰武器之一。
- 卧: 放倒,平放。
- 鼓: 戰鼓,古代戰争中用于指揮進攻或鼓舞士氣的樂器。
- 字面意思: 把弓箭收進箭袋,把戰鼓放倒(不再敲擊)。
二、引申義與比喻義
這個成語的核心含義是停止戰争,結束軍事行動,天下太平。它生動地刻畫了戰争結束後,武器被收起、軍備被閑置的狀态,象征着和平時期的到來。
三、出處與典故
“櫜弓卧鼓”最早可見于《詩經》的相關描述,并在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廣泛使用,用以歌頌和平或描述戰争平息後的景象。例如,在《後漢書·隗嚣公孫述列傳》中,就有“馳使四夷,複其爵號。然後還師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的記載,描述了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後,偃武修文、恢複和平的景象。
四、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對“櫜弓卧鼓”的解釋為:“藏弓息鼓,謂戰事停息,天下太平。” 這一定義簡潔明了地概括了其核心含義。
- 《辭源》 (修訂本) 的解釋與之類似:“謂收藏幹戈,停息戰事。櫜,盛弓矢之具。卧鼓,息鼓。” 并引用了《後漢書》中的相關記載作為書證。
五、例句
- 曆經多年戰亂,百姓終于盼來了櫜弓卧鼓的太平歲月。
- (出自典籍) “息馬論道,櫜弓卧鼓。” —— 常用于形容帝王平定天下後,停止用兵,講求文治。
“櫜弓卧鼓”是一個富有畫面感的成語,它通過描繪收起武器、停止擊鼓的具體動作,象征着戰争的結束與和平的降臨。其含義清晰,主要用于形容天下太平、無戰事的安定局面。
網絡擴展解釋
“櫜弓卧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āo gōng wò g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将弓箭和戰鼓收藏起來,比喻戰争停息、天下太平的狀态。
- 出處:出自《後漢書·隗嚣傳》:“弛使四夷,複其爵號。然後還師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詳細解析
-
字面意義
- 櫜弓:将弓箭收入袋中(“櫜”為古代裝兵器的袋子)。
- 卧鼓:停止擊鼓(“卧”意為停息)。
兩者結合,象征軍事行動結束,恢複和平。
-
引申用法
- 多用于描述戰争結束後的安甯景象,或強調通過休戰實現穩定。
- 例句:
“群兇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綜禮紀。”
(出自《後漢書·儒林傳下·謝該》)
-
近義詞
注意事項
- 生僻程度:該成語較為少見,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
- 易混淆點:部分解釋提到“形容力量強大”(如),但根據權威來源,其核心含義仍以“休戰”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佛塲不爽累黍才魚層椒常恒禅齋成裹池魚林木傳鼓吹動出薪竄謀撮拾滴漏底土鵝雁閣揆苟語光價滾滾華族回帖簡派傑出機椷脊鳍羸骖溜火賣藝馬奶酒孟青棒密度拈花惹草鳥媒佞惡纰缦錢币傾晖青雀認錯日省月修扇暍少校聖代審正束腹輸期宿場歲饫殄瘁蛻化變質頹喪五方旗物事香湯香炷鹹劉鮮文鶱翥隙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