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所緣的意思、所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所緣的解釋

(1).所憑借的。《淮南子·說林訓》:“城成於土,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

(2).佛教語。謂心識為能緣,心識的對象為“所緣”。 唐 普光 《俱舍光記》二:“緣謂攀緣,心心所法名能緣,境是所緣。”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能緣和所緣,主觀和對象,都是空幻不實的,這還是屬于般若的思想,隻講求‘色心平等’,而并強調以心為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所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文獻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含義
    指“所憑借的”,即事物形成或存在的基礎條件。如《淮南子·說林訓》中的例子:“城成於土,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意為城牆因土而築成,木材因自然生長而直立,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憑借自然條件形成的。

二、佛教術語

在佛教哲學中,“所緣”與“能緣”相對,是心識活動的核心概念:

  1. 定義與關系

    • 能緣:指心識(如眼識、耳識等)的認知能力。
    • 所緣:指心識所認知的對象,即六根(感官)對應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如眼識以色為對象,耳識以聲為對象等。
    • 兩者關系:所緣是心識生起的因,且被心識所執取。例如《俱舍論》提到“緣謂攀緣,心心所法名能緣,境是所緣”。
  2. 不同宗派的解釋

    • 俱舍宗(六識說):認為所緣僅限于六境,對應前六識的認知範圍。
    • 法相宗(八識說):進一步提出第七識(末那識)緣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第八識則緣種子、身體、器世界三者。此外,法相宗主張“萬法唯心”,認為所緣的六境本質是第八識業力變現的影像。
  3. 内外所緣的擴展

    • 外所緣:外在物質世界(五塵)。
    • 内所緣:内在心理活動(情緒、觀念等),如快樂、嗔恨等。

三、哲學意義

佛教通過“所緣”概念強調主客觀的依存性與空性。呂澂在《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指出,能緣(主觀)與所緣(對象)均是空幻不實的,屬于般若思想中的“色心平等”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宗派的具體差異,中提到的《俱舍論》《成唯識論》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所緣的意思

所緣是指所遇到或所擁有的緣分或因緣關系。它指的是某種特定的聯繫或關聯,通常用來描述兩個或多個人、事、物之間的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所緣的漢字是由“所”和“緣”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所”的部首是“戶”(戶字作部),筆畫數是4;“緣”的部首是“纟”(纟字作部),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字

所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句“天之生亦惡乎?死亦惡乎?”中的“惡”字即為“所緣”的古稱。

在繁體字中,所緣的寫法為「所緣」,其中的「緣」與簡體字中的「緣」是同義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所緣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具體而言,古代常用的寫法為「所縁」,既包含了「所」的「戸」部,也包含了「緣」的「糹」部。

例句

1. 我們的相遇是一段美麗的所緣。

2. 他們之間的所緣很複雜,一時間無法解開。

3. 感恩每一次所緣的相遇,讓我們的人生變得精彩。

4. 這次機會是你們之間難得的所緣,不要錯過。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所見所聞、所想所思、所謂、所作所為、所願。

近義詞:緣分、因緣、姻緣。

反義詞:無緣、無因、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