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九歌·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後因以“皇樹”為橘樹的代稱。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方同 楚 客憐皇樹,不學 荊州 利木奴。”
“皇樹”是橘樹的代稱,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皇樹”一詞最早出自《楚辭·九歌·橘頌》中的“後皇嘉樹,橘徕服兮”。這裡的“後皇”指天地,“嘉樹”即美好的樹木,特指橘樹。後人因此以“皇樹”代稱橘樹,賦予其高潔、忠貞的象征意義。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柳宗元在《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中寫道:“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借“皇樹”表達對橘樹品格的贊賞,暗喻自身不慕名利的情操。宋代李洪的詩句“皇樹擅芳傳楚頌”也延續了這一意象。
字義解析
“皇樹”是古代文學中對橘樹的雅稱,承載了文化寓意與文人情感。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可參考《楚辭》及柳宗元作品。
《皇樹》這個詞是指一種高大而莊重的樹木,象征着尊貴和權威。在古代文化中,皇樹往往被視為帝王和皇室的象征。
《皇樹》的部首是“木”,表示跟樹木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2,具體的筆畫順序為:橫、豎、橫、撇、捺、撇、捺、折、橫、豎、豎。
《皇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象征和皇室的标志。在春秋戰國時期,帝王經常使用樹木來象征自己的地位和威嚴,其中皇樹則是最為崇高和莊重的象征。
《皇樹》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皇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皇樹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通常來說,它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隻是在細節上可能有些變化。
1. 皇樹巍峨挺立,猶如天子之尊嚴。
2. 這座皇宮前的皇樹已經經曆了千年風雨。
皇帝、皇宮、皇族、皇家、皇後、皇冠、皇權
皇者、天子、君王、帝王、王者
平民、庶民、百姓、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