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誨讓的意思、誨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誨讓的解釋

訓誨斥責。 唐 顔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李公神道碑銘》:“雖已官達,小不如意,猶加誨讓之責,故能濟其勳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誨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誨讓”指訓誨斥責,即通過教導的方式指出錯誤并進行責備。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強調教育者以嚴厲但引導性的态度糾正他人過失。


二、詞語結構分析

  1. 誨(huì):本義為教導、誘導,如《論語》中“誨人不倦”。
  2. 讓(ràng):此處并非常見的“謙讓”義,而是指“責備、責讓”。
    組合後,“誨讓”融合了教導與訓誡的雙重含義。

三、經典出處

唐代顔真卿《李公神道碑銘》中提到:“雖已官達,小不如意,猶加誨讓之責,故能濟其勳業。”
(釋義:即使對方已身居高位,若稍有不足,仍會加以訓導斥責,因此能助其成就功業。)


四、例句與用法

  1. 古籍例句:如上述顔真卿碑文。
  2. 現代造句(參考):
    “老師對學生的錯誤不姑息,總是誨讓相濟,引導他們改正。”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誨讓”是帶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體現教育者既嚴格又負責的态度。其核心在于通過訓導實現糾錯,而非單純指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誨讓》的意思

《誨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傳授、教導、引導、指點。它通常用來形容通過言語或行動傳授知識、經驗或技能給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誨讓》由“言”和“讓”兩個部首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4個,其中“言”部分的筆畫數為4個,而“讓”部分的筆畫數為10個。

來源和演變

《誨讓》的來源較為明确,它由古代文字演變而來。古代的文字形狀更加複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經曆了簡化和規範化的過程,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形态。

繁體寫法

《誨讓》的繁體寫法為「誨讓」。在一些地區或者特定場景下,人們仍然使用繁體字來書寫這個詞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誨讓」的寫法可能更加繁瑣且複雜。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逐漸簡化,形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寫法。

例句

1. 作為一位老師,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誨讓學生,幫助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2. 他經常向我們誨讓一些生活經驗,讓我們不斷進步。

組詞

1. 誨人不倦:形容一個人盡心盡力地不厭其煩地教導他人。

2. 授課:指教學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

3. 引導:引領、指導、幫助他人實現某個目标或采取某種行動。

近義詞

1. 教導:傳授知識、經驗或技能給他人。

2. 指點:給予指導、建議或提示。

反義詞

愚昧、愚笨:形容無知、缺乏智慧或理解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