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吸露的意思、吸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吸露的解釋

吸飲露水。喻高潔。語本《楚辭·九章·悲回風》:“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王逸 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潔也。” 唐 劉知幾 《思慎賦》:“氣噓霜而吸露,力轉日而迴天。” 宋 辛棄疾 《臨江仙·探梅》詞:“酒盃秋吸露,詩句夜裁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吸露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字面指“吮吸露水”,常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象征高潔、超脫或求仙的境界。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使用場景分述: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拆解

    • 吸:本義為“用口或鼻引入氣體或液體”,引申為“攝取、吸納”。
    • 露:指“空氣中水汽遇冷凝結于物體表面的水珠”,古稱“甘露”,被視為純淨之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合成詞義

    指生物(如昆蟲、仙人)以露水為食,後衍生為文人隱士遠離塵俗、追求精神純淨的象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二、文化意象與引申義

  1. 道家仙隱意象

    道家文化中,“吸風飲露”形容仙人超脫凡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如《莊子·逍遙遊》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

    來源:《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

  2. 文人精神寄托

    詩詞中常以“吸露”喻指高潔品格。如唐代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以蟬吸露暗喻清貧自守。

    來源:《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

  3. 養生隱喻

    古代方士認為露水蘊含天地精華,服食可延年益壽。《本草綱目》載:“露者,陰氣之液也,甘平無毒,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

    來源:《本草綱目·水部》(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


三、現代使用場景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商務印書館, 1993.
  2. 中華書局編輯部.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 2000.
  3. 陳鼓應. 《莊子今注今譯》. 中華書局, 1983.
  4. 彭定求 等. 《全唐詩》. 中華書局, 1960.
  5. 李時珍. 《本草綱目》.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5.

網絡擴展解釋

“吸露”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吸露”字面意為吸飲露水,但在文學語境中多用于比喻高潔的品格,強調不染世俗、清雅脫俗的精神境界。


二、出處與演變

  1. 《楚辭》起源
    最早見于《楚辭·九章·悲回風》:“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王逸注解為“食霜露之精以自潔也”,即以飲用露水象征品性純潔。

  2. 後世引用

    • 唐代劉知幾《思慎賦》用“氣噓霜而吸露”形容超凡氣節;
    • 宋代辛棄疾《臨江仙·探梅》中“酒盃秋吸露”則借露水之清冽烘托孤高意境。

三、常見誤讀與澄清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進一步查閱詳細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逼掯不顯山,不顯水蔔占乘傳叢怨村聚锉屑大判動量定理端量多累逢接鈎赜冠狗觀眉説眼國會和藹黑面郎黃花地丁荒瘠毀夷窖菜教督敬惶九陲濬川苴枲闿切枯笑婪尾春蠟像利名匙六宮落生緑陰陰門大夫鳴駞牛蓑蟠龍卧虎佩觽愆位七返還丹全開讓手任啥任甚麼上假山頭主義捎泊燒鍊食炙搜乘特技攝影萬衆五日子誤衍鄉中奚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