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an old man)childlike innocence;innocent mind of a child] 孩子氣;兒童般的心情
(1).孩子氣;兒童般的心情。《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於是 昭公 十九年矣,猶有童心。” 宋 陸遊 《園中作》詩:“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兒竹馬嬉。” 冰心 《寄小讀者》一:“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複的一刹那頃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煩雜之心,來寫這通訊。”
(2).引申為本性;真心。 唐 劉禹錫 《傷往賦》:“誠天性之潛感,顧童心兮如疑。” 明 李贽 《童心說》:“夫童心者,絶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童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字面定義
指兒童天真純樸、不摻雜雜質的心靈狀态,表現為直率、真誠、無憂無慮。例如“童心未泯”形容成年人仍保有兒童般的天真。
引申含義
可代指成年人未被世俗影響的本性或真心,強調保持初心與純粹。如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說》中提出:“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傳統視角
唐代劉禹錫用“童心”比喻對美好事物的天然感知(《傷往賦》),強調其與天性的關聯。
現代理解
當代語境中,“童心”更側重心态的年輕化,表現為對世界的好奇、簡單的快樂,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樂觀。
語言應用
社會價值
童心被視作抵禦焦慮的良方,通過“加法”增加快樂、“減法”減少憂愁,幫助人用簡單化解複雜。
“童心”既是對兒童純真狀态的描述,也是成年人理想心理狀态的象征,倡導以真誠、好奇和輕松的态度面對生活。保持童心,本質是守護人性中最本真的部分。
童心指的是兒童時期純真、天真無邪的心态和思維方式,是孩子們擁有的特質。這種心态包括對世界充滿好奇、對事物的興趣和探索精神等。童心還體現了對生活的熱愛、樂觀向上的态度。
童心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心,竹筆畫數為6,心筆畫數為4。
童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認為兒童的心智純潔、稚嫩,與成人不同,因此形容兒童的心态和思維方式為童心。
童心的繁體字為「童心」。
古代漢字對童心的寫法有所差異,常見的寫法為「孩童之心」或「童子之心」。
1. 孩子們的童心使他們對新奇事物充滿了好奇。
2. 老師鼓勵學生們保持童心,保持對知識的熱愛。
3. 大人們常說要保持童心,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1. 童趣:兒童的興趣、好玩的東西。
2. 童年:兒童時期。
3. 童話:兒童故事。
4. 童心未泯:形容成年人仍然保持着童心。
1. 童真:與童心含義相近,指兒童的純真和天真無邪。
2. 純真:純潔、無雜質,與童心有相似之處。
成人心态、成熟心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