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心的意思、童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心的解釋

[(of an old man)childlike innocence;innocent mind of a child] 孩子氣;兒童般的心情

詳細解釋

(1).孩子氣;兒童般的心情。《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於是 昭公 十九年矣,猶有童心。” 宋 陸遊 《園中作》詩:“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兒竹馬嬉。” 冰心 《寄小讀者》一:“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複的一刹那頃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煩雜之心,來寫這通訊。”

(2).引申為本性;真心。 唐 劉禹錫 《傷往賦》:“誠天性之潛感,顧童心兮如疑。” 明 李贽 《童心說》:“夫童心者,絶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心"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兒童般天真純粹的心理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包含三層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兒童天真無邪的本性,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的用例,此處特指未脫稚氣的心理特征。《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其蘊含"未受世俗沾染的自然心性"這一特質。

  2. 詞源解析 從字形結構看,"童"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男奴",後引申指未成年者;"心"象形心髒,喻指思想情感。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先秦典籍,漢代《論衡·自紀》已出現"童心"作為獨立詞組的文獻記載。

  3. 文化内涵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說》中将其升華為哲學概念:"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強調其作為人性本真的理想狀态。現代學者冰心在散文集《寄小讀者》中,則将"童心"闡釋為"對世界永懷好奇與善意"的生命态度。

  4. 相關引用 《宋史·司馬光傳》記載"光孝友忠信,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常被後世作為保持童心的典範。成語"童心未泯"則出自《左傳》注疏,形容成年人保有純真品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使用中,既保留着"赤子之心"的傳統語義,也被心理學家榮格引申為"集體無意識中創造力的源泉"。教育學研究表明,童心的保護與培養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一觀點已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研究報告的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童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定義
    指兒童天真純樸、不摻雜雜質的心靈狀态,表現為直率、真誠、無憂無慮。例如“童心未泯”形容成年人仍保有兒童般的天真。

  2. 引申含義
    可代指成年人未被世俗影響的本性或真心,強調保持初心與純粹。如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說》中提出:“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二、文化内涵

  1. 傳統視角
    唐代劉禹錫用“童心”比喻對美好事物的天然感知(《傷往賦》),強調其與天性的關聯。

  2. 現代理解
    當代語境中,“童心”更側重心态的年輕化,表現為對世界的好奇、簡單的快樂,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樂觀。


三、典型用法與意義

  1. 語言應用

    • 造句:“願你永遠保持一顆童心”。
    • 反義詞:世故、圓滑;近義詞:天真、赤子之心。
  2. 社會價值
    童心被視作抵禦焦慮的良方,通過“加法”增加快樂、“減法”減少憂愁,幫助人用簡單化解複雜。


四、總結

“童心”既是對兒童純真狀态的描述,也是成年人理想心理狀态的象征,倡導以真誠、好奇和輕松的态度面對生活。保持童心,本質是守護人性中最本真的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岸線八股襃封本分官并勵參宥長念卻慮超授察士辭官大侵抵樁鬥榫合縫鍛接扼隘蜂出怫郁負帙高朗餻李戈劍瓜皮艇翰厲揮掃魂飛膽破攪動嬌鸾雛鳳挢誣節分介音吉裡骨碌鏡花緣居哀絶少分甘科兵課戶空癟困境陵頹綠肥馬珂夢寐眇絕民生塗炭暮老旁開庖阍披潰平劍破膽迫近商務參贊蛇腹斷紋勝殘身殼雙挂號訟辯鎖靠物音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