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木制手杖的戲稱。《景德傳燈錄·杭州佛日和尚》:“ 佛日 禪師 見 夾山 , 夾山 問:‘什麼人同行?’師舉拄杖曰:‘唯有木上座同行耳!’” 宋 蘇轼 《送竹幾與謝秀才》詩:“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
“木上座”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基本含義
指用木頭制成的手杖,常被文人雅士以拟人化方式戲稱為“座上之客”。這種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體現了一種幽默或風雅的表達方式。
文學典故
宋代蘇轼在《送竹幾與謝秀才》一詩中寫道:“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此處“木上座”與“竹夫人”(竹席的别稱)對仗,均以拟人化手法指代日常用品,展現了文人的趣味。
部分資料提到“木上座”可能源自民間故事,形容因座位不足而臨時坐在木頭上的人,比喻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或待遇。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個别來源的引申解釋。
《木上座》是一個佛教名詞,指在修行佛法時候的第一位出家僧衆。根據佛教教義,修行者按修行生活的嚴格程度和精進程度分為四個階段,分别是“木上座”、“戒者”、“獨器”、“須陀洹”。其中,《木上座》是最低、也是最初的一階段。
《木上座》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木”、“上”、“座”三個部首。
木:五筆輸入法對應的拆分筆畫為:“丿”、“一”。
上:五筆輸入法對應的拆分筆畫為:“一”、“一”、“一”。
座:五筆輸入法對應的拆分筆畫為:“丿”、“一”、“立”。
《木上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特别是《巴利三藏》中的記載。
繁體字《木上座》為「木上座」。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但基本的形态和意義是相同的。
1. 他已經入了《木上座》,在寺院裡專注修行。
2. 修行者首先要成為《木上座》,然後才能逐漸提升修行的層次。
1. 木制品
2. 上座率
3. 座談會
4. 座位表
初學者、入門階段、起步階段
須陀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