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盡杯幹的意思、甕盡杯幹的詳細解釋
甕盡杯幹的解釋
比喻錢物用盡,囊空如洗。《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陳秀才 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幹,隻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詞語分解
- 甕的解釋 甕 (甕) è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甕牖(弖 )繩樞(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 姓。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網絡擴展解釋
“甕盡杯幹”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wèng jìn bēi gān
- 字面意思:甕(大容器)和杯中的酒都已喝光。
- 比喻義:形容錢財或資源耗盡,囊空如洗。
出處與用法
- 來源:明代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五回:“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幹,隻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 語法:聯合式結構,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近義詞:囊空如洗、彈盡糧絕。
- 反義詞:腰纏萬貫、綽綽有餘。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經濟窘迫的狀态,例如:
- 他揮霍無度,最終落得甕盡杯幹。
- 公司因經營不善,資金已甕盡杯幹。
補充說明
- 成語中的“甕”和“杯”均指盛酒容器,通過“盡”與“幹”的疊加,強調徹底耗盡的狀态。
- 部分資料提到“完成事情無剩餘”的引申義,但主流解釋仍以“錢財用盡”為核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盡杯幹》的意思
《甕盡杯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喝得上甕裡的酒都喝幹、杯子裡的酒也喝盡了,形容把酒都喝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甕盡杯幹》的部首是瓦(wǎ)和木(mù)。其中,“瓦”是3畫部首,“木”是4畫部首。整個成語共有21畫。
來源
《甕盡杯幹》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雜說·四溟》一文中。原文是:“可以捧日者,則手可足用,既之價無如長流日之輕過也;可以充山者,則草可足食,既之價無如瓶盡杯幹之難矣。”意思是說*********得飽的話,草可以充分利用,但是喝光瓶中的酒卻很困難。
繁體
《甕盡杯幹》的繁體寫法是「甕盡杯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一些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甕盡杯幹》在古代的寫法為「甕盡杯乾」。
例句
他心情煩躁,一下子就将杯中的酒甕盡杯幹。
組詞
甕中捉鼈、杯弓蛇影、幹杯、一甕蓋天。
近義詞
杯酒釋兵權、一飲而盡。
反義詞
杯水車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