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賦的意思、榷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賦的解釋

榷稅。《宋史·食貨志下八》:“令舶船遇風至諸州界,亟報所隸,送近地舶司榷賦分買; 泉 福 瀕海舟船未經賦買者,仍赴司勘驗。”參見“ 榷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榷賦是漢語曆史詞彙中具有特定制度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經濟政策角度解析。

  1. 詞義解析

    “榷”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官府對特定商品的壟斷經營,如《漢書·武帝紀》中“初榷酒酤”即指酒類專賣政策。“賦”指稅收或征收,如《周禮》記載的田賦制度。二者組合後,“榷賦”特指古代政府對鹽、鐵、茶等專賣商品征收的專項稅,兼具壟斷經營與稅收雙重性質。

  2. 曆史制度背景

    該詞常見于漢唐至明清文獻,如《新唐書·食貨志》提及“置榷茶使,以權賦斂”,反映榷賦作為國家財政手段的實踐。其征收範圍包括鹽鐵(漢代)、茶葉(唐代)、礦産(宋代)等,是“重農抑商”政策下的經濟調控工具。

  3. 語用與演變

    在古典文獻中,“榷賦”常與“平準”“均輸”等經濟術語并用,如《文獻通考·征榷考》載“榷賦之利,佐國用匮乏”,體現其補充國庫的功能。近現代隨着專賣制度變革,該詞逐漸成為曆史術語,多見于經濟史研究領域。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中國曆代食貨志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獻通考》)

網絡擴展解釋

“榷賦”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對特定商品實行專營專賣并征收賦稅。以下從詞義解析、曆史背景和文獻例證三方面展開說明:

  1. 詞義解析

    • 榷:指古代政府對鹽、鐵、茶等商品實施的壟斷專營制度(如“榷茶”),也引申為稅收(如“榷稅”)。
    • 賦:本義為田地稅(如“田賦”),後擴展為各類稅收的統稱,或指征收賦稅的行為。該字在古代也指兼具韻文與散文特點的文體(如《兩都賦》)。
  2.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宋代經濟文獻,反映當時政府對海外貿易的管控。如《宋史·食貨志》記載,遭遇海難的商船需向“舶司”(市舶司,相當于海關)申報貨物,由官方專營收購并課稅,稱為“榷賦分買”,體現了國家對重要商品的壟斷性征稅。

  3. 與“榷稅”的關系 二者屬同義詞,均指向政府專賣制度下的稅收。區别在于“榷賦”更強調專賣(榷)與征稅(賦)雙重屬性的結合,而“榷稅”側重稅收層面。

作為中國古代經濟制度術語,“榷賦”主要用于描述宋元時期對海外貿易商品實施的壟斷專營與征稅政策,具有鮮明的曆史特征。該制度既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也反映了古代政府對關鍵經濟領域的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

暗漠把把幫口北阙擘窠字纏口湯傳杯換盞導德齊禮丢置都梁盾牌放散反書鳳振膏秣謌舞官屬歸理寒光亭河唇檢法降拜将助角鬭家司家庭出身解析式錦苞近是積怒慨然款字懶漢鞋理楫磨洋工木楗南山宗甯封泮鄉平定遣詞造意愆則瓊巵宂職三倒班三章法山海關市籴史無前例說古道今送眼索婦桃波提案響鼻飨饋仙台銷伏下妾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