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撩虎須的意思、撩虎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撩虎須的解釋

猶捋虎須。謂冒犯虎威,擔受風險。 唐 裴铏 《傳奇·孫恪》:“無何使我撩虎鬚,幾不脫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 清 王夫之 《章靈賦》:“奮殘形以殆庶兮,危歎於撩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撩虎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故意冒險挑釁強大勢力或權威的行為,比喻膽大妄為、自擔風險。字面含義為“用手撥弄老虎的胡須”,因老虎象征危險與權威,故引申為觸犯禁忌或挑戰強者。

二、出處與典故

  1. 唐代文獻:最早見于裴铏《傳奇·孫恪》中的“無何使我撩虎須,幾不脫虎口耳”,描述角色因冒險而險些喪命。
  2. 明代戲劇:康海《中山狼》第三折用“俺擔驚受怕的撩虎須”體現冒險救人的情節。

三、用法與場景

四、近義詞

五、文化寓意 成語通過具象化的“虎須”象征不可輕易觸犯的權威,警示人們需審慎評估風險,避免無謂的冒險行為。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撩虎須》的意思

《撩虎須》是一個成語,意指勇敢直面強敵,挑戰困難和危險。

《撩虎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撩虎須》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拆分的部首筆畫數為4。

《撩虎須》的來源和繁體

《撩虎須》來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一個年輕的英雄,為了保衛家園,勇敢地面對着一隻兇猛的老虎,抓住老虎的胡須,将其制服。這個故事比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危險。

《撩虎須》的繁體字為「撩虎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以以繁體字「撩虎鬚」為參考。

《撩虎須》的例句

他毫不畏懼,勇敢地撩虎須,最終克服了所有困難。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撩撥、撩動、撩起

近義詞:直面危險、勇敢面對

反義詞:回避危險、逃避困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