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律的意思、通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律的解釋

通曉詩律。 唐 元稹 《酬樂天江樓夜吟稹詩因成三十韻》:“思鄙寧通律,聲清遂扣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律”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通律(拼音:tōng lǜ)意為通曉詩律,指對詩歌的格律、聲韻等創作規則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這一解釋在唐代至近現代的文獻中均有印證,例如:

二、字義拆解

  1. 通:本義為“貫通、無阻礙”,引申為“通曉、精通”。
  2. 律:原指音律(如古代十二律呂),後擴展為規則、法度,此處特指詩歌的格律。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學創作領域,形容詩人或學者對詩歌形式規範的駕馭能力。例如宋代韓維的詩句“寒氣導迎通律管”,即以“通律”暗喻詩文與音律的融合。

四、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該詞,但在研究古典詩詞時仍可能涉及。其内涵可類比為“精通文學創作規範”,與“通曉格律”含義相近。

“通律”是古代文人對詩歌創作技巧的高度凝練表達,體現了漢語詞彙通過單字組合生成專業術語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律

《通律》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熟悉法律法規,了解并能運用合法原則。它由“辶”部和“夂”部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通律》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書·律曆志》中。在古代,法律被稱為“律”,而“通”表示熟悉或了解的意思,因此《通律》即指熟悉法律。

繁體

《通律》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通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通律》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辶”部和“夂”部組成,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例句

1. 作為一名律師,我們應該通律,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

2. 他花了很多時間通律,以便能夠勝任法律考試。

組詞

通律相關的組詞有:通法、通權、通案、通議、通規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熟悉法律、了解法規、法律通識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不通律、不了解法律、違法犯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