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隨陸的意思、隨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隨陸的解釋

漢 劉邦 的文臣 隨何 、 陸賈 的并稱。兩人皆有辯才。《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每觀書傳,常鄙 隨 陸 無武, 絳 灌 無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隨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典故色彩的複合詞,指代漢初兩位著名謀士隨何與陸賈的合稱。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後世常以"隨陸"借指兼具文韬武略的傑出人才,現多用于文學典故或曆史評論領域。

一、詞源考據 "隨"指辯士隨何,曾以三寸之舌說服九江王英布歸漢;"陸"指太中大夫陸賈,兩度出使南越宣揚漢威,并著《新語》十二篇闡述治國之道。二人并稱始見于《史記·郦生陸賈列傳》,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将二人并列為"縱橫家"代表[來源1]。

二、語用演變

  1. 唐代始作固定詞例:李翰《蒙求》載"隨陸無武,绛灌無文",揭示文武兼備的重要性[來源2]。
  2.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評:"高祖之興,隨陸绛灌功相埒",強調二人在漢初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來源3]。
  3. 明代《幼學瓊林》将"蕭曹相漢高,曾為刀筆吏;汲黯相漢武,真是社稷臣"與"隨陸"典故并列,形成曆史人物評價體系[來源4]。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常見于曆史研究領域,如錢穆《國史大綱》論及漢初政治結構時,多次以"隨陸"作為士人階層的典型代表[來源5]。語言學角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指代輔佐君王的賢能之士"[來源6]。

引用來源: [來源1]《史記·郦生陸賈列傳》 [來源2]李翰《蒙求》 [來源3]洪邁《容齋隨筆》 [來源4]《幼學瓊林》 [來源5]錢穆《國史大綱》 [來源6]《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

網絡擴展解釋

“隨陸”是一個曆史人物并稱,指西漢初年劉邦的兩位文臣隨何與陸賈。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隨陸”是隨何、陸賈的合稱,兩人均以辯才著稱。他們曾為劉邦出謀劃策,憑借口才與謀略在漢初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2. 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晉書·劉元海載記》的記載:“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此處通過對比凸顯隨陸的“文才”與絳灌(周勃、灌嬰)的“武略”。

二、文學引用

古代詩詞中常以此典故表達對文才的推崇。例如:

三、曆史背景

隨何曾說服九江王英布歸漢,瓦解項羽勢力;陸賈則主張“行仁義、法先聖”,并著《新語》闡述治國理念。兩人雖無武功,但以文才輔佐劉邦建立漢朝,故被後世并稱。

“隨陸”作為曆史人物并稱,體現了漢初文臣的智辯特質,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文治才能的肯定。

别人正在浏覽...

安佳白茅扳陷汴梁長弟俦比鹑鴽儲峙次印浢津窦錦發面犯狂翻移法書發志焚芝覆盆改秩黑漆悔恨捷疾鬼吉呵德濟難謹承罽衣積餘蕨拳課與劻勷誇耀略計蓮花座流沔論天馬刺謀主旁文剩義平恕披磔輕發清涕情義清陰曲錫日躔如湯潑雪收科收擇蜀江説服蜀鹽宋襄公鎖梁台甫同力恸泣王女西都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