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郡 境内的江河。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一:“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 江春水拍山流。” 宋 黃庭堅 《定風波》詞:“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 鬼門關 外 蜀 江前。” 清 唐甄 《潛書·利才》:“天下之險,莫如 蜀 江,莫如滄海。”
“蜀江”一詞的釋義需結合地理、曆史及文獻記載綜合理解,具體如下:
指蜀郡境内的江河,即古代蜀郡(今四川成都及周邊地區)範圍内的河流,尤以長江上遊及其支流為主。例如唐代劉禹錫《竹枝詞》中“蜀江春水拍山流”即描述此景。
古詩詞中常用“蜀江”代指蜀地山水,如:
有低權威來源稱蜀江指湖北枝江市()或嘉陵江(),但結合曆史文獻及高權威解釋,此類說法與“蜀郡”地域不符,可能為誤讀。
“蜀江”是以古代蜀郡為地理背景的泛稱,側重曆史文化語境,而非現代水文術語。需注意區分文學作品中的意象與具體河流的對應關系。
蜀江(shǔ jiāng)是一個由五個字組成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虍”和“水”,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筆記和詩歌中,用來形容草木繁茂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蜀江的寫法是「蜀」江。
在古時的漢字書寫中,蜀江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大緻相似。在《說文解字》中,蜀首寫作“襄”,而蛆首寫作“蛆”。這些古代寫法可能與當時的發音和用法有關。
以下是蜀江這個詞的一個例句:“蜀江飛瀑,綠草如茵,景色宜人。”這個句子描述了蜀江地區自然景觀的美麗和宜人。
以下是一些與蜀江相關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