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劻勷的意思、劻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劻勷的解釋

[terrified] 急迫不安的樣子

新師不牢, 劻勷将逋。——韓愈《劉統軍碑》

詳細解釋

(1).惶遽不安貌。 唐 韓愈 《劉統軍碑》:“新師不牢,劻勷将逋。”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樂天無怨歎,倚命不劻勷。”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恣劫》:“有弟來從人望,多應天命來歸吾黨,且就裡暗劻勷。” 清 趙翼 《題文信國手劄》:“誓将殘疆完破碎,實賴同志勤劻勷。”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書生愧兜鍪,何以效劻勷。”

(2).謂動亂不甯。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校其正本,當兵火劻勷之後,決不能過三萬也。” 清 錢謙益 《太仆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憲大夫制》:“頃者人才隤陁,國事劻勷。惟爾之能,效在已試。”

(3).輔佐,幫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劻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讀音為kuāng ráng,其含義根據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急迫不安的狀态
    這是該詞最常用的釋義,多用于形容局勢緊張或人的慌亂不安。例如唐代韓愈《劉統軍碑》中“劻勷将逋”,即指軍隊因形勢危急而慌亂潰散。

  2. 動亂不甯的局勢
    可引申指社會動蕩、混亂的狀态,強調環境的不穩定。

  3. 輔佐、幫助(較少見)
    這一釋義在部分文獻中出現,如白居易詩句“倚命不匡勷”,但現代使用頻率極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劻勷

劻勷(kè qiǎo)是一個中文漢字,拆分部首為辦和攵,共有11個筆畫。該字的來源不甚明确,但一般認為它是從古代文字演變而來。劻勷的繁體字是執橇。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劻勷在古代的寫法為殲犬。這個字被描述為殲滅犬類的意思,可能是指獵人或戰士的勇敢和狡猾。

以下是一些使用劻勷的例句:

1. 他一直劻勷地追尋着自己的夢想。

2. 她劻勷地工作和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标。

劻勷也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詞:

1. 劻勷奮進:形容人勇敢向前,不斷努力進取。

2. 劻勷不息:形容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永不停息。

劻勷的近義詞是努力、奮鬥,它們都表示人們為了達到目标而努力不懈。劻勷的反義詞是懶散、怠惰,它們表示人們不勤奮、不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