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米。《晉書·隱逸傳·陶潛》:“﹝ 陶潛 ﹞為 彭澤 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秫谷”是古代漢語中對特定谷物的稱謂,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1. 基本詞義
根據高權威性資料,秫谷指黍米()。黍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籽粒呈黃色,常用于釀酒或制作糕點。
2. 語境差異
3. 現代釋義差異
當代工具書對“秫”的注解存在地域性差異:北方多指黏高粱,南方則可能包含糯稻。因此“秫谷”在不同地區可能對應不同作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閱讀古籍時遇到該詞,需通過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或參考《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古代農書中的作物分類注釋。
秫谷是指一種谷物,又稱為粟,是稻谷以外的一種重要糧食作物。
秫谷的拆分部首是禾,它由10個筆畫組成。
秫谷最初起源于中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
秫谷的繁體字為稷穀。
古時候,秫谷的漢字寫法有時會采用上面部分為禾,下面為雨的形狀,中間會加一點表示粒子的畫,形象地表達了秫谷作物的特征。
1. 田地裡的秫谷長勢喜人。
2. 秫谷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高營養價值。
組詞:秫谷田、秫谷飯、秫谷粉。
近義詞:粟、黍。
反義詞:稻、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