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米。《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为 彭泽 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
“秫谷”是古代汉语中对特定谷物的称谓,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分析:
1. 基本词义
根据高权威性资料,秫谷指黍米()。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呈黄色,常用于酿酒或制作糕点。
2. 语境差异
3. 现代释义差异
当代工具书对“秫”的注解存在地域性差异:北方多指黏高粱,南方则可能包含糯稻。因此“秫谷”在不同地区可能对应不同作物,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阅读古籍时遇到该词,需通过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或参考《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古代农书中的作物分类注释。
秫谷是指一种谷物,又称为粟,是稻谷以外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
秫谷的拆分部首是禾,它由10个笔画组成。
秫谷最初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秫谷的繁体字为稷穀。
古时候,秫谷的汉字写法有时会采用上面部分为禾,下面为雨的形状,中间会加一点表示粒子的画,形象地表达了秫谷作物的特征。
1. 田地里的秫谷长势喜人。
2. 秫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
组词:秫谷田、秫谷饭、秫谷粉。
近义词:粟、黍。
反义词:稻、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