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庠均的意思、庠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庠均的解釋

古代學校。均,成均。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聞祖是編紀事實,以廣賢關嘉話者,似為闕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庠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需結合文獻和現代詞典綜合理解: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庠”和“均”組成:

    • 庠:指古代的地方學校,特指小學階段的教育機構()。
    • 均:原指成均(古代大學),後引申為“平均、普遍”之意()。

    因此,“庠均”最初指代古代學校的統稱,涵蓋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系()。

  2. 引申含義
    現代詞典中,“庠均”也被解釋為成語,形容學校教育質量或學生素質處于平均水平,含一定中性或偏消極色彩。例如描述“學生品德、學業表現普通”或“教育資源均衡但缺乏突出特色”()。

  3. 文獻例證
    宋代周煇《清波雜志》提到“庠均之士”,指代接受過系統教育的讀書人(),印證其與古代教育體系的關聯。

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用于曆史文獻,多指向古代學校;若用于現代語境,則可能側重“平均水平”的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庠均的意思

庠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學校的名稱。“庠”指學校,“均”是平均、均衡的意思。庠均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古代學校的簡樸與規模廣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庠均的部首是“廣”,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庠均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大雅·庠序》:“庠序則庠皇求聲。”後來,“庠均”成為古代學校的統稱。在繁體字中,“庠”和“均”的形狀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字形,古時候“庠”的寫法為“廣”+“方”,“均”的寫法為“土”+“亖”+“軍”。這種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區别。

例句

1. 古代的庠均注重培養學生的品行和德育。

2. 庠均學堂設有嚴格的師生關系,學習氛圍濃厚。

組詞

庠舍(指古代學校的建築)

庠序(古代官吏的職務名)

近義詞

學府、學堂、學校

反義詞

廟堂、宮廷(指朝廷、皇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