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叨竊的意思、叨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叨竊的解釋

(1).謂不當得而得。《魏書·蕭衍傳》:“小人叨竊,遂忝名位。”《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倉頭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 後主 ,則是先朝舊人,以勤舊之勞,緻此叨竊。”《資治通鑒·陳文帝天嘉元年》:“又自 天保 八年已來,爵賞多濫, 楊愔 欲加澄汰,乃先自表解開府及 開封王 ,諸叨竊恩榮者皆從黜免。”

(2).自謙無才而據有其位。 前蜀 杜光庭 《孫途司馬本命醮詞》:“臣自惟幽陋,仰荷裁成,獲備冠裳,每憂叨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叨竊(dāo qiè)是漢語中的書面用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謙辭,指非分獲得(職位、榮譽等)

該用法源于古代士人的自謙表達,表示自己才德不足卻占據高位。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臣以弱才,叨竊非據”,此處“叨竊”即諸葛亮自謙才能不足以擔任丞相之職。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表達對名利的謙遜态度。

2. 不當占有(財物、成果等)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收錄此詞時強調其“不應得而竊取”的貶義屬性,如《聊齋志異·田七郎》中“武以千金賂盜,使反誣某,某遂叨竊功名”,指通過賄賂手段不當獲取功名。此用法多含道德批判意味,強調行為的不正當性。

詞義辨析

需注意與“饕竊”區分:後者為生造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新華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而“叨竊”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中明确标注其雙重複合詞性——既可作謙辭,亦可表實義侵占。

網絡擴展解釋

“叨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不當得而得
    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本不應屬于自己的地位或利益。例如《魏書·蕭衍傳》提到“小人叨竊,遂忝名位”,即批評某些人因不當手段占據高位。

  2. 自謙無才而據其位
    用于自我謙遜,表示自己才能不足卻擔任了某個職位。如諸葛亮在《街亭之敗戮馬谡上疏》中寫道:“臣以弱才,叨竊非據”,以此表達對自身能力的謙遜。


二、用法與出處


三、總結

“叨竊”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批判或自謙語境,現代已較少使用。如需引用古籍或研究謙辭文化,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鳌釣白銀榜舟爆表邊勞倉皇無措赤撥侈哆斥詈赤躶出錢初學錯龜讀衆反帝佛牙舍利腹詠甘眠怪話閨教函師河陰荒色晦昒江鯉江瑤駕轶據凡來崪擂磚曆沴流浪者免解進士陪斬平價秦歡晉愛沁人心腑窮約球路帶人員熱平衡神祜士敏土雙重性水功德局松柏之塞檀奴畋犬條辨眺望橦竿同源推薦王謝逶隨唯唯連聲文薄伍長無拘無束仙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