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藹然仁者是對人友善、心懷仁德的褒義成語,具體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由「藹然」(和善可親的外在表現)與「仁者」(内在仁愛品德)組合而成,特指兼具溫和态度與高尚道德的人。如南宋故事中的蘇文老人,将畢生關懷給予鄰裡孩童與困難者,正是典型範例。
二、出處演變
三、語法特征 屬偏正式結構,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如「這位老師堪稱藹然仁者」。
四、近反義詞
此成語通過内外雙重特質,生動勾勒出傳統儒家推崇的道德典範形象。
《藹然仁者》是一個成語,意為和藹可親的仁人。它形容一個人的态度友善親切,具有仁愛之心。
《藹然仁者》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艹”和“又”,總共有12個筆畫。
《藹然仁者》源于《論語·學而》。後來,它被廣泛運用和傳承,成為華語成語中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藹然仁者」。
在古代文獻中,藹然仁者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有些字形在古時候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藹然仁者的意思基本上沒有改變。
他對每個人都藹然仁者,所以大家都願意向他尋求幫助。
藹然、仁者
和藹可親、和氣、仁愛
嚴厲、冷漠、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