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屍頭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五》:“見佛寺傍執闆筆者,謂之屍頭。”
佛像旁邊專記人罪愆的神。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貝編》:“ 魏 李騫 、 崔劼 至 梁 同泰寺 ,主客 王克 、舍人 賀季友 及三僧迎門引接。至浮圖中,佛傍有執闆筆者,僧謂 騫 曰:‘此是屍頭,專記人罪。’ 騫 曰:‘便是僧之 董狐 。’”
“屍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定義
指佛像旁專司記錄人類罪過的神祇。這一說法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貝編》的記載:魏國官員李骞、崔劼訪梁同泰寺時,僧人曾指着執闆筆的神像稱其為“屍頭”,并解釋其職能是記錄世人罪愆。
文化内涵
該形象被類比為“僧之董狐”(董狐為春秋時期著名史官),強調其公正記錄的特性。
在部分網絡文學中,“屍頭”被借指喪屍的頭部(如“喪屍頭領”“綠毛僵屍頭”),屬于非傳統語境下的新造詞。需注意這類用法尚未進入規範漢語詞典。
注:如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酉陽雜俎》《漢典》等來源。
《屍頭》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屍體的頭部,特指人的頭。
《屍頭》字的部首是“屍”,由兩個筆畫組成。
《屍頭》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描述人的頭部的一個專用詞彙。
《屍頭》在繁體字中為“屍頭”。
在古代漢字中,屍頭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古代的字形可能會稍有差别,但整體上仍保持屍和頭的形狀。
1. 他的屍體隻能找到屍頭,其他部位都已經被吃掉了。
2. 這個畫家繪制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屍頭。
1. 屍體:指人死後的身體。
2. 頭顱:指事物的頭部,也可以用來形容頭腦、思維。
1. 顱:指頭骨。
2. 腦袋:口語中常用的一個詞,指頭部。
1. 腳:指人的腳部。
2. 手:指人的手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