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禍患。 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無苛自可樂,弭患非所圖。”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二:“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足以弭患濟事者是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你還沒有看見滿街上貼的招紙,還有出賣婦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無形的善法了。”
弭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弭”和“患”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消除禍患、平息災禍。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素解析及古籍用例角度詳細闡釋:
基本含義
“弭患”指主動采取措施,消除潛在的或已發生的禍患、災難,強調預防與解決的雙重作用。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引申内涵
隱含“防患于未然”的積極幹預态度,常見于描述政治、社會或自然領域的危機治理。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弭(mǐ)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患(huàn)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弭患以德,國之福也。”
釋義:以德行消除禍患,是國家之福。
清·林則徐《谕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
“必須永斷鴉片之源,以期弭患于将來。”
釋義:強調斷絕鴉片根源以杜絕後患。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并援引經典文獻書證。如需進一步考據,建議查閱中華書局或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紙質詞典以獲取完整信息。
“弭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詞源與用法
三、使用場景
四、發音與結構
五、近義擴展 雖未明确列出近義詞,但根據語義可關聯“防患未然”“消災解難”等表達。
敖然比并别抱琵琶兵精糧足操暴垂仁出剩寸尺澹泊彈議道東說西打掙東西方諷意崗尖貴紙鶴發童顔合異離堅合衆紅布架挂嘉靖檢訪講交情薦禮堅明茭草交通工具幾般孔疏庫簿窺拟骷髅闊禮了哥梁架鱗彩聆韶滿心秘本内鑒籤批且苴秋緒铨貫群仆日常澀體山雞椒善談申賀收風鼠壤述宣胎動髫孺委委雯華苋菜錫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