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昆崚的意思、昆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昆崚的解釋

即 昆侖山 。《海内十洲記·聚窟洲》:“ 崑崙 號曰 崑崚 ,在 西海 之戌地, 北海 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昆崚(kūn lé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與“昆侖”密切相關,特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山——昆侖山。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昆崚”為“昆侖”的異寫形式,指代中國西部神話中的巍峨神山。其核心含義包括:

    • 地理概念:古代傳說中的西方仙山,被視為天地支柱,高峻險絕。
    • 神話象征:神仙居所,蘊含長生、宇宙秩序等文化意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崚”字條釋義提及“崚”通“陵”,與“昆侖”關聯。

  2. 字形解析

    • 昆:本義為“同”“衆”,引申為“高大”“尊崇”。
    • 崚:通“陵”,意為“高峻的山嶺”,強調山勢陡峭連綿。

      來源:《說文解字注》,“崚”為“陵”的異體,表山形起伏。


二、文化内涵與引用

  1. 神話地位

    昆侖山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中被描述為“帝之下都”,西王母所居之地,蘊含宇宙中心、通天之途的象征。例如:

    《山海經·海内西經》:“昆侖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百神之所在。”

    來源:中華書局《山海經校注》

  2. 文學意象

    古代詩詞常以“昆崚”喻指仙境或崇高境界。如唐代李賀《馬詩》:“昆崚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來源:《全唐詩》卷三百九十一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标注“昆崚”即“昆侖山”,引用《淮南子·地形訓》:“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5冊,第309頁。

  2. 《辭源》(修訂本)

    指出“崚嶒”形容山勢高峻,而“昆崚”為“昆侖”的别稱,強調其神話屬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崚”字條。


四、現代應用與考辨

現代漢語中,“昆崚”極少獨立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需注意其與“崚嶒”(形容山高)的區分,避免混淆。學術考據多依托《水經注》《穆天子傳》等文獻,論證昆侖山的地理虛實。

來源:複旦大學《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專題論文集


“昆崚”是“昆侖”的異寫,專指神話中的西方神山,承載古代宇宙觀與仙話信仰。其釋義需結合古籍文本與文化語境,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文獻可提供可靠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昆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n líng,其核心含義指代昆侖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該詞為“昆侖山”的古稱或别稱,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指代這座神話色彩濃厚的山脈。例如《海内十洲記·聚窟洲》中記載:“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裡。”

  2. 文化背景
    昆侖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描繪為神仙居所或天地連接的象征,“昆崚”一詞的使用多與神話、地理描述相關。


二、相關擴展


三、注意事項

若需更深入的詞源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專業辭書或學術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兵束甲白天壽北山文辯客不尋思償逋箠辱辏集促成當才丹谷燈籠褲定租兜肚連腸蠹孔方脈放債風柯扶危翼傾告籴高帆耕奴龜年鶴壽顧憂橫墜瘊子甲虎戲假惺惺接火擠手捏腳撅巴誇薦雷澤兩梁栗陸臨敵賣陣龍母鹵斥厖大毛牛梅天明暧密唆碾子起根發腳輕車簡從羣籍三拜上篇上論蛇柳生公石繩木侍膳守正不桡天竺鹜角黍五色縷五色線午齋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