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甕圖的意思、擊甕圖的詳細解釋
擊甕圖的解釋
描繪 宋 司馬光 幼時打破水甕拯救兒童故事的圖畫。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活人手段》:“ 司馬溫公 童稚時與羣兒戲于庭,庭有大甕,一兒登之,偶墜甕水中,羣兒皆棄去。公則以石擊甕,水因穴而迸,兒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間為《擊甕圖》。”
詞語分解
- 擊的解釋 擊 (擊) ī 敲打,或做類似敲打的動作:擊打。擊鼓。擊中(恘 )。擊破。擊斃。擊水(.拍打水面;.指遊泳)。旁敲側擊。 攻打:擊敗。擊毀。打擊。聲東擊西。 碰,接觸:撞擊。目擊。肩摩毂(?)擊(亦作
網絡擴展解釋
“擊甕圖”是源自北宋司馬光幼年機智救人事迹的典故,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描繪司馬光幼時用石頭砸破水甕、救出落水同伴的圖畫。這一故事展現了他的臨危應變能力,後成為古代兒童啟蒙教育的經典案例。
二、典故出處
據宋代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司馬光幼年與同伴玩耍時,一孩童不慎跌入盛滿水的大甕中,其他孩子驚慌逃走,而司馬光果斷用石頭擊破甕壁,水流盡後孩童得救。此後,汴京、洛陽一帶流行繪制《擊甕圖》以傳頌此事。
三、文化延伸
- 象征意義:常被用來贊譽兒童的機智與果敢,成為古代“神童”形象的典型符號。
- 藝術載體:除了繪畫,此典故也出現在詩詞、成語中。如宋詞中引用“擊甕”代指幼年聰慧(“活人手段已見于龆龀中”)。
- 語言關聯:成語“擊甕”既可單指司馬光救人的行為,也引申為巧妙解決問題的方法。
注:不同文獻對“擊甕圖”的具體繪畫風格記載較少,現存相關藝術作品多為後世基于典故的再創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擊甕圖(jī wèng tú)這個詞意指“打破水甕”,是形容解決困難或攻克難題的比喻。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相關信息的簡要總結: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擊":由手(扌)和擊字旁組成,它是一個常用的意符,表示“打擊”或“攻擊”的意思。
- "甕":由瓦字旁和甬字底構成,它是一個指代小型容器(如水甕)的意符。
2. 來源:
- “擊甕圖”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莊子》一書中。《莊子》是*********家哲學著作,由莊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所撰寫。
3. 繁體:
- “擊甕圖”的繁體寫法為「擊甕圖」。
4. 古時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古時“擊甕圖”的寫法為「擊甕圖」,字形略有差異。
5. 例句:
- 他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找到了解決方案,完全是擊甕圖之計。
6. 組詞:
- 擊敗甕中之鼈(用來形容迅速乘勝追擊)
- 擊甕救鲲(用來形容以小博大的策略)
7. 近義詞:
- 打破砂鍋問到底(用來形容追根究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8. 反義詞:
- 聰明反被聰明誤(用來形容本意相反的結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