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統區的意思、國統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統區的解釋

指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時期的國6*6*黨統治區。在抗日戰争期間,專指未被日寇占領的西南各省,又稱大後方,系對共6*6*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和廣大遊擊區而言。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裡》:“就像後來把‘總理’這個普通名詞當作專用名詞一樣,在國統區的公開場合,我們那時習慣地稱他為 周6*6*來 将軍,‘将軍’也是一個專用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國統區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國統區”是中國近代史特定語境下的專有名詞,指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國民黨實際控制的區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國統區”是“國民黨統治區”的簡稱,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解放區”形成政治地理上的對立概念。

從曆史背景看,國統區涵蓋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及西南部分地區,其政權特點包括推行“三民主義”、實施保甲制度等。中國共産黨新聞網(cpc.people.com.cn)指出,國統區在抗日戰争時期曾作為正面戰場核心,但後期因經濟崩潰與政治腐敗導緻社會矛盾激化。

需要注意的是,“國統區”一詞現多用于學術研究或曆史叙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政治立場指向。當代使用時應嚴格限定在曆史語境中,避免引發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

“國統區”是中國近現代史中的特定曆史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國統區指抗日戰争(1937-1945)和解放戰争(1946-1949)時期,由中國國民黨控制的區域。其名稱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解放區”(或稱“紅區”)相對,也被稱為“白區”。

曆史背景與特點

  1. 時間範圍
    主要涵蓋抗日戰争全面爆發至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台前的時期。在抗戰期間,特指未被日軍占領的西南大後方(如重慶、四川等地),與敵後抗日根據地形成對比。

  2. 政治與社會環境
    國統區實行國民黨一黨專政,後期因内戰導緻經濟崩潰、民生困苦。例如,抗戰期間民衆需承受貪官盤剝,解放戰争時期更面臨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

  3. 文化領域
    國統區的文學、美術等活動常受政治限制,部分進步人士通過創作隱晦表達對時局的批判。

相關概念辨析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文學作品及政治論述中,例如描述周恩來在國統區活動時被稱為“将軍”的史實。

别人正在浏覽...

阿棃姨稗野半掩門兒倍萬邊廂並悉駁換才韻蠶舍稱快吃個虱子留隻腳春歌黜位削地兜得轉惡草輔聖浮斿幹鏚甘心首疾關目古穆毂轉豪芒黑槎槎黑貂之裘鴻奬棘場輯定解空人精麤敬如上賓鸠雛隽士康適科例淩虐六狄聾蟲匏瓜爬搔配手披毛求瑕剖玄析微淺攻七葉熱惱三鱓散生齋三自一包善沒深孚衆望沈切時王水渌渌祀奉遂遂體元銅牌童養甕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