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肆的意思、惰肆的詳細解釋
惰肆的解釋
怠慢放肆。《宋史·隱逸傳上·何羣》:“今之士,語言説易,舉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嚴也。”
詞語分解
- 惰的解釋 惰 ò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驕卒惰。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肆的解釋 肆 ì 放縱,任意行事:肆口。肆虐。肆意。放肆。肆無忌憚。 盡,極:肆力(盡力)。肆目。肆勤。 陳列,陳設:肆筵。 古代指人處死刑後暴屍示衆:肆諸市朝。 店鋪:市肆。茶坊酒肆。 “四”的大寫。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惰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怠慢放肆
指态度不恭敬、行為放縱無約束,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不尊重或自我行為失控的狀态。該解釋源自權威文獻《宋史·隱逸傳上·何羣》,原文提到:“今之士,語言説易,舉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嚴也”,批評當時士人言行輕率、儀态不端。
-
懶散放縱(補充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懶散不思進取”,可能與“惰”的本義(懶散)相關,但需注意這一解釋在古籍中未直接出現,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二、詞義分解
- 惰(duò):本意為懶惰、懈怠,與“勤”相對。
- 肆(sì):原指店鋪,後引申為放縱、肆意,如“肆無忌憚”。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例如批評某人态度傲慢、行為失範,或借古諷今讨論社會風氣。
四、文獻溯源
核心出處為《宋史》對宋代隱士何羣的記載,強調士人因衣冠儀态不嚴謹導緻言行輕浮。後世多沿用這一語境,如-6雖權威性低,但均引述同一典故。
如需進一步探讨詞義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宋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惰肆(duò sì)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懶散、不努力、荒廢”。它的拆分部首是“⺝”和“西”,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但在繁體字中并沒有特定的寫法。
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不盡相同,因為字形演變和書寫規範的變化。不過,在現代漢字中,最常見的寫法是“惰肆”。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的工作态度太惰肆了,總是拖延任務。
一些與“惰肆”相關的詞彙有:
- 懶惰:指懶散不努力。
- 散漫:指行為放蕩,不拘束。
- 懈怠:指缺乏努力和動力。
反義詞可以是:
- 勤奮:指認真、努力、不懈怠地去做事。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