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戍鼓的意思、戍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戍鼓的解釋

邊防駐軍的鼓聲。 南朝 梁 劉孝綽 《夕逗繁昌浦》詩:“隔山聞戍鼓,傍浦喧棹謳。” 唐 杜甫 《月夜憶舍弟》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明 劉基 《彭澤阻風》詩:“塵埃漠漠城笳怨,蘆荻蕭蕭戍鼓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戍鼓”是一個具有軍事和文化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字面含義:指古代邊防駐軍用于警戒或傳遞信號的鼓聲。它由“戍”(軍隊防守邊疆)和“鼓”(打擊樂器)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邊防駐軍的警戒鼓聲”。

二、引申意義

作為成語時,“戍鼓”比喻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突發情況。這一含義源自古代邊疆守軍通過夜間擊鼓傳達警戒信號的傳統,後延伸至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強調未雨綢缪的警覺性。

三、文學與文化應用

  1. 古詩中的意象:常出現在邊塞詩中,渲染戰事氛圍。例如杜甫《月夜憶舍弟》的“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通過鼓聲與孤雁聲的對比,強化了邊關蕭瑟和戰亂阻隔的情感。
  2. 文化象征:戍鼓不僅是軍事信號,更承載着古代“忠誠”“犧牲”等精神,成為中華文化中警示與堅守的象征。

四、曆史背景

起源于古代邊疆防禦體系,尤其在遼東等邊關地區,戍鼓聲用于夜間傳遞敵情或調度軍隊,是軍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使用場景從實際軍事需求逐漸融入國家禮儀。


如需進一步了解戍鼓在具體詩詞中的解析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文學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戍鼓》的意思

《戍鼓》是指在邊防軍事設施上使用的一種軍樂器,用于在戍邊時敲擊以發出告警信號或其他指揮信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戍鼓》中,“戈”為部首,表示刀槍等兵器,有6畫;“鼓”是另一個部首,表示打擊樂器,有13畫。

來源

《戍鼓》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韓長孺列傳》中,“戍鼓”指的是城牆上用于發出警報或號令的樂器。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廣泛用于軍事領域,特指在邊防軍事設施上使用的告警信號樂器。

繁體

《戍鼓》的繁體字為「戍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作「戌鼓」或「捄鼓」。

例句

1. 邊防戍鼓敲響,全體士兵立即奔赴防線。

2. 當清晨的戍鼓響起時,标志着一天的工作開始。

組詞

警戒、鼓聲、邊境、軍事、防衛

近義詞

警報、警笛、警鐘、號角

反義詞

和平、停戰、平靜、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